小说电子书
会员书架
首页 > 军史小说 > 血之孙吴 > 第1483章 军制变化(下)

第1483章 军制变化(下)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好书推荐: 东界初阳  全能王妃拽翻天  重生错嫁宦妻  穿越万界的旅人  重生之超级法神  娘娘每天都想暴富  吞噬星空后传之起源大陆  我就单纯为了求死啊  神魔修改器  涪陵 

这样一来,有地的豪强就会逃避兵役,没地的农民就会拒绝服兵役,府兵制的兵源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。

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在古代兵制中,府兵制和募兵制往往就是最具代表性的。

可以说,除了那些少数民族带来的部族兵制以外,正统王朝所使用的兵制不外乎这两种。

古代的统治者在选择军制时,无一例外地首先考虑府兵制,然后才慢慢变革成募兵制。

比如在商朝晚期就有常备军叫做“三军”,主要任务是保护王城,遇到大规模战争时就会选择招募平民。

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,商王是最高的军事统帅,重要的军中职务则主要是由贵族担任。

周代的情况也差不多,《论语》记载: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,周天子掌握兵权,诸侯的军队都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。

《周礼》中还记载了征兵的条件:国中凡七尺以上(一米七)、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都在征兵之列。家中男子一人服兵役,其余为预备役。

战国时期,为了进一步激发将士的斗志,秦国更是搞出了靠“杀敌立功就能升官发财”的“二十级军功爵制”!

西汉的兵役制度也从秦朝传承了下来,为了方便征兵,西汉朝廷还实行了一套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。

这些制度其实都是募兵制,一直到东汉,再到后面的三国。

但募兵制催生了地方官员和豪强拥兵自重的现象,从而导致了之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,董卓、袁绍和魏、蜀、吴三国都是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军队。

募兵制,对于提升战斗力有着莫大的好处,但养兵的成本也确实太重。

以汉武帝为例,打个匈奴把几辈子攒的家底都败了个精光,直到宇文泰横空出世!

《后魏书》记载:“西魏大统八年,宇文泰仿周典置六军,合为百府。每府一郎将统之,分属二十四军,开府各领一军。大将军凡十二人,每一大将军统二府,一柱国统二大将军,凡柱国六员,复加持节都督以统之。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,为府兵。”

府兵制应运而生,这就是八柱国和关陇集团的前身,后面的隋唐皇帝都出自这一集团。

为什么这时候能有这种制度?因为彼时人少地多,府兵制的基础就是需要朝廷治下有地才行。

唐玄宗后期为了解决边患问题,朝廷又不想出钱,节度使制度就出来了。

随着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,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,他们又开始采用能够征召更多人的募兵制。

这使得实行了两百多年的府兵制,最后又被募兵制所取代,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!

到了宋朝,军队又分为禁、厢、乡、蕃四种,禁军是中军,由殿前司、侍卫马、步军司统领,后三种都是地方军。

宋朝的军事指挥首次出现由文官执掌的局面,军权被一分为二,分别设立枢密院和三衙。

枢密院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,主要负责调动军队、征兵、后勤保障、军事训练,枢密院则只能发兵却不能统兵。

三衙负责统领禁军,只能领兵却不能调兵,也正是因为这种体制导致宋朝军队的作战效率降低。

元朝统一后,禁卫军分统于五卫,各有一名都指挥使统领。

禁军之外,于万户下设总管,千户下设把总,百户下设弹压,全部隶属于枢密院。

明朝时期实行卫所制,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,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,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,由大都督府统领全军,负责全国的军务。

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撤销大都督府,改设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五军都督府负责统领各地军队,但并无调兵权。

卫所制的本质,其实就是府兵制!

但到后来因为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,导致卫所形同虚设,所以明朝中后期其实是以募兵制为主,比如戚家军!

清朝军队主要由八旗兵和绿营兵组成。

八旗兵是世袭制,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都要当兵;

可因为大清疆域广大,八旗兵无法守卫广袤的国土,所以开始收编地主武装组建绿营兵。

绿营兵也是世袭制,这类似于义务兵制度,但本质上是府兵制的低端形态!

再到后来由于八旗兵、绿营军的腐败,由朝廷官员自发征召的乡兵义勇成为了军队的重要力量,比如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和李鸿章创建的淮军,这就是募兵制!

总结一下:

府兵制出现前,主要是募兵制;

府兵制出现后,北周、隋朝和唐朝前期基本是府兵制,唐朝中后期、五代、两宋是募兵制。

元朝和明朝则以府兵为主(卫所制度),兼有少量募兵的传统;

清袭明制,只是加上了八旗兵这样类似于贵族兵的制度;而晚清汉族官僚编练的私兵和新军则明显是募兵制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书单推荐: 烽火西路1933 三国之重生刘莽 寒门极品士子 血之孙吴 无敌姑爷 三国风华录 大唐李承乾 守望军魂 大明:我爹是朱元璋 破晓之曙光军团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