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电子书
会员书架
首页 > 恐怖小说 > 不得以扶乩坏乱佛法(文白对照) > 正如法师: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

正如法师: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(1 / 2)

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我是异界大地主  大唐第一莽夫  反穿越大时代  二次元的完美生物  邪祟  我真想有个好辅助  永恒星君  射一片天下  妙手心医  网恋渣了星际元帅后我跑路了 

梁皇宝忏慈悲道场

正师讲于纽约佛恩寺梁皇上

各位法师、各位信众:

大家慈悲,阿弥陀佛!今天,我们以修这样一个共同的目的来此聚会,相互认识,互相交流,这就是缘。过去生中,我们结有这个因,也许那曾经是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的关系,今日业因成熟,就有现在这样的。我们为有这样的,倍感珍惜。

纽约佛恩寺愍念地球环境恶化,灾害频传,损失惨重;世界纷争迭起,战事不断,伤亡,枪炮很贵;国家发展停滞,经济萧条,失业增多;人心贪嗔痴慢,,无有安宁;群灵众等,煎熬,哀声断肠,故特启建梁皇宝忏冥阳两利道场,开无遮大会,宣微妙法音,普利一切,法界蒙恩。伏愿诸佛护念,龙天监坛。预祝,遂意所成!

我受邀请讲开示,非常乐意同大家交流。这几天,我将以《梁皇宝忏慈悲道场》为题,介绍梁皇宝忏等有关忏法方面的认知。谢谢大家慈悲。

一、烦恼的三大要素

佛言:人身难得。我们都已经得到。虽得人身,但我们也很烦恼。人生充斥烦恼,烦恼困扰我们,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豪,是平民还是权贵,也不管你如何努力多会算计,人生总是离不开烦恼痛苦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?一般人是不会明白,当然也是无法理解。通过学习,我们这才明白:无始以来,由于贪嗔痴等的驱使,造下种种恶业,恶业成果报,就展现今日这种状况。在烦恼人生的过程中,又由于贪嗔痴等的四处活动,兴风作浪,再作诸恶业,又将生命轮回到下一个痛苦的生命链。如果,持续这种恶性循环状态,那么轮回,遭受苦难的日子,则永无休止。怎么办?若想化解,唯有忏悔。人生烦恼,行行色色,虽然众多,但归纳起来,不出三障,这就是我们经常念到的願消三障诸烦恼。三障是:烦恼障、报障。

(一)烦恼障。扰乱众生身心,使众生苦恼的,称作烦恼。障,即障碍、困扰。这些烦恼,障碍我们,障碍我们工作等一切方方面面。烦恼障,名目繁多,但以贪心、嗔心、愚痴、我慢、疑心、邪知等为根本烦恼。次级的则包括谄媚、嫉妒、诳妄、无惭、无愧、放逸等等。

贪心,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,贪色声香味触法,样样都要贪,贪求不厌,苦啊!或贪财,贪到心狂意麻,不得宁静。人在这里听经,心还在想:中午的豆腐很好吃,没有多吃一块,啊!很懊悔!将心拉过来听经,心又跑到厨房豆腐那里去,拉过来,又跑到豆腐那里,这就贪。贪得许多宝贝放在家里,可是社会治安并不好,家里东西被偷的事件时有发生,令人忧心。人在此处诵经,心还挂念家里的宝贝,将心拉过来诵经,心又跑回家,拉过来,又跑回家。这种烦恼,让人讨厌,让我们的人生饱受苦恼。

嗔心,一进佛堂,看这个人,心就来怒火,听那话不顺耳就嗔恨。嘴巴还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,可心里总是想到前面那个刘师姐在某时对不起我,左边那个师兄在某地伤害过我,总觉得天下人都在存心跟我过不去。啊!有机会我要报复他一下,解我心头恨气。嗔火一起,全不知已烧毁功德林。好不容易,经千辛万苦积年累月营造起来的功德,就这样被嗔火所毁了。你过去对对方有多好多好,一把嗔心火,这些恩德就一笔勾销,全毁了。嗔心一动,门开。地狱在哪里?就在这里。地狱之门是怎样打开的?就是嗔心一怒打开的。打开地狱之门的不是狱卒,而是自己本人。发脾气,人家说你没修养,鸡鸭肚肠,也足可以让你烦恼三天三夜。嗔心,怒恨,让我们在烦躁苦恼中度过。

愚痴,不明事理,没有,愚昧无知,生老死海坚牢船,自然障碍修学和人生光明前途。好比盲人走山径曲道,非常危险。有些人以为是学学愚痴,这就是愚痴,特大错误。恰恰相反,学佛是学智慧学,破除愚痴黑暗。所有都应当发願法门无量誓願学。不学,不懂,则愚昧。学会了,又产生我慢。有些学会唱念,就觉得很了不起,以为掌握了佛法,就飘飘然我慢高举,目无师父。傲慢轻视,折损,阻碍进步,障道。愚痴,让我们在黑暗危险中处处触礁。

嫉妒,他比我优秀,我就恨他。她比我年轻,我便妒忌她。你多捐款慈善,我就不爽,这就是嫉妒。贪嗔痴慢疑邪见,懈怠放逸,人生整天都在这些烦恼堆里爬来爬去,忙忙碌碌,尽是这么些伎俩,烦恼的人生是决定的了。这些行为,一旦养成习惯,成为自然,则是人生烦恼大障碍。这些行为,因为我们习以为常,以至近乎麻木。现在明白了,应当守护身口意,勿令五根放纵,如牧童牧牛,勿犯苗稼,造诸恶业。如果发现触犯,应当立即忏悔。忏悔,而得清净。

(二)业障。烦恼障,从哪里来?从业而来,反过来,烦恼又影响业。业,梵语羯磨(karman),意为行为、造作。我们的行为很多,但为我们概括起来说只有三大行为,它们是身、口、意三业。身业,指身体行为。口业,是言语行为。意业,即起心动念的行为。

许多人总喜欢贪点小便宜,买一个糖果也想挑个大的,这里贪一点便宜,那里钻一点法律漏洞获些小利,心情特舒畅。可万万没有想过:这个贪小便宜的贪行为,将来是要招来贫穷果报。到市场买菜,市场的蔬菜放得整整齐齐的,你买菜,将店家整齐新鲜的蔬菜翻上翻下,挑过来拣过去,结果就挑选两磅菜,将店家新鲜的蔬菜搞得乱七八糟,都弄烂了,这种恶习气,这种贪行为,将来必感招贫穷果报。没这个必要吗,眼睛看好,顺手从上面挑选就好了。这便是修善积德,文明表现,将来必得富贵报。你现在贪他一条蔬菜,偷人家一张纸,将来必定连本带利的偿还人家。还债是你未来的果报。你现在是打工仔,将来还是打工仔,帮老板打工还前生债物。公共设施,一草一木都要爱护,破坏偷窃都是要受恶果报。

刘对我说,有些人贪得实在很离谱,身为徒还贪到中来,贪些饭菜水果,点光明灯不付费,作法会自作主张打折扣等等,这些贪的行为都是不妥的,佛债难还啊!有位信众说,她以前不懂,常常违背,读了《》:若有众生,侵损,偷窃常住财务、谷米、饮食、衣服,乃至一物不与取者,当堕无间地狱。不与取,就是没有征得对方同意,而擅自取得东西。她说,她现在明白了到道场吃餐饭一定要给点饭钱,这个是这个因果,然后也有供斋,供斋是供斋的因果。这讲得非常合符因果法则,一码归一码,贪与施、善与恶分明。有些人可不是这样,而是侵损常住饮食白吃白拿,揩常住油水。侵损偷窃常住物的行为,就好比坐上直达无间地狱的地铁,直接开往无间地狱。

贪心行为,若生人中,就是贫穷、低贱,事事不顺心。严重的悭贪吝啬,是投生饿鬼道的主因。有贪心,你想西方,不想堕落饿鬼,那是绝对不可以的,贪心使你投生饿鬼道。你贪心,侵损偷窃他物,将来要连本带利的偿还人家。你现在利人,出钱出力,看是眼前吃亏,可将来布施功德也要连本带利偿还你。佛说,贪吝得贫穷报,偷窃得偿还报,布施得富贵报,这就是因果的公平。

上面讲的只是贪心的行为,以及大体上的相应结果。我们每一行为的发生,都将立刻转变为具有潜力的种子,这些种子直接决定生命未来的遭遇。就业的性质而言,又可分善业、恶业、无记业。所谓无记业,即是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的行为。业,成为障碍,主要是指身口意所造的不善业而言。但对于道来说,有漏的善业也是障碍。所造的善业,没有解脱道,而是回向人天果报,就成了有漏善业。

为什么我们今天有这样的结果?这是我们的业因所注定。科学家对人的研究,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人才,主要是靠状况、时代背景、教育培养等后天因素。这说的就是业的安排。业的思想还告诉我们,一个人的成才,与他先天的天赋有极为重要的关系。天赋的数据程序在人出生之前基本上已安装好,就像电脑程序早已组装。天赋数据,就是业数据。这就为我们揭开了为什么同在一个家庭生长,喝一样的水,吃一样的饭,受一样的教育,各人却走出各不相同的职业道路??一个兄弟种田,一个兄弟教书,一个兄弟走私犯法。这也就为我们说明了为什么穷苦人家能造就伟大的人物,而条件充足的家庭却哺育了个平庸之辈。

每个人造作的业不同,感招的果报也不相同。你到天道享福,我们来人道做人。同样来人间做人也有不同,你是富贵,我是贫穷,他是流浪者,这叫别业。还有,就是我们都是住在同一个地球,或是都是佛教徒,或是都在一个家庭生活,这称同业。

业,还有定业和不定业之分。定业是指一定要受报的一类,这类不容易改变。不定业,是指不一定会受报的一类,或受后天影响可以改变的。行为的动机和行为造成伤害的程度,也确定了定业与不定业两者的性质。有心故意造作的业,属于定业。误作的业,则属于不定业。比如有杀心杀死人,这就成定业;对方坐在我车上,出交通事故死亡,我没有伤害他的动机,这称不定业。还有清洁卫生时,无意杀死虫虫,这也是不定业。虽然,害死的都是一条生命,但因为误杀,不是有意,所以,这种不定业,将来有可能受报,也有可能不受报。

此外,所造行为后的态度问题和处理方式,也是促成定业和不定业的重要因素。比如,你犯了伤害对方的事情,却没有认错自责,也没有悔改的意愿。像这类恶业,将来是一定要受报。就好比你作了对不起对方的事,没有向对方表达歉意,没有获得对方的原谅,对方一定会伺机报复。反之,你作了伤害对方的事,能及时向对方诚恳赔礼道歉,请求原谅,获得对方的宽恕,就可以消弭对方报复之心,化敌为友。犯了罪业也是这样,只要我们至诚忏悔,认真思过,改过自新,依个人忏悔力度,就可以不同程度改变业力,乃至彻底消除都有可能。

业的生命力,非常之顽强,形容它纵经百千亿劫亦不亡。在因缘际遇时,业即成为果报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绝对不差。为何通过忏悔可以让业力改变呢?因为业因成为果报,还需要因缘条件这个过程。现在,我们至诚忏悔,真心改过,强力自新,不更再造,就好比植物种子,失去了其得以生长的土壤、水分、阳光等因缘条件,自然就无法生根发芽。如果这种忏悔方法得当,并持续猛烈,善业能量巨增,势必减弱业种子活力,甚至使业力丧失生命力。

业的理论,还告诉我们:我们现在这样的不幸遭遇,完全是自作自受的结果。我们要勇敢面对,完全承担,不要怨天尤人。也不要自惭形秽,自暴自弃。否则,只有让事情更加糟糕,将难有重见光明之时。我们只要忏悔改过,精进向善,修习,吃完自种的苦瓜,西瓜的甜蜜果报就将到来。

(三)报障。业的行为,成为巨大潜力的种子,就被自动储存在自己的第--阿赖耶识中,不是他人为你记录和保管。业种子,待因缘成熟,就成为果报。业,又称业因;报,即果报、。《》说,一切诸报,皆从业起;一切诸果,皆从因起。说的就是这种业与报的因果关系。

佛给我们讲,整个法界总共有十大果报:造十恶业者,就自取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三恶报;修下品十善者得阿修罗果报;修中品十善者投生人间做人;修上品十善者得生天界果报;修法者证阿罗汉果位;修者证缘觉果位;修四摄者成菩萨果;六度万行圆满者则成。除佛的果报外,其他九界果报都有障碍,当然,界别越高障碍越少,界别越低障碍越多。

饿鬼果报,由贪心而来。有人贪心,这就投生为鬼,为无福无力的饿鬼。饿鬼,头发蓬乱,容颜枯瘦,面貌恐怖,咽喉如针,腹大如山,口喷火焰,极不容易找到饮食,纵然找到饮食,于进口时,食物即化成火焰,不敢触碰,所以,常年遭受饥饿苦逼。

地狱果报从嗔心中来。嗔心,是通往地狱之路。嗔心保送你下地狱。畜生果报从愚痴而来。愚痴,堕落畜生。你投生为蚊子,能飞,好玩吧?人人喊打叫杀,肚子饿了,飞到人胳膊那里吃点血,就是吃饭,好危险,冒生命危险吃饭。啪!一声响,一条生命便结束了。每吃一餐饭,都要冒一次生命危险。吃一餐饭都是这样的不容易。这说的是蚊子的果报。我们不想以蚊子那种形体和那种冒险方式求生,那就要读圣贤书,广学智慧。

我们现在从事的职业,所经历的遭遇,等等,综合起来就是我们个人的果报。做人在六道中还算不错,但是,人生也确确实实充满苦恼障碍。最普遍的,我们都会经历到的痛苦,归纳起来就有生苦,老苦,病苦,死苦,爱离别苦,怨憎相会苦,求不得苦,炽盛苦。五阴炽盛苦,是指众苦交集。我们何只八苦?坦白说人生实在是无量苦恼。我们从生到现在几十年,几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就是这个事实,活一天就有一天的苦恼,克服一个苦恼,又来一个新的苦恼,住深山里的老百姓很苦恼,住城里的人们也很苦恼,住落后国家很苦恼,住发达国家的民众也很苦恼,没钱苦恼,有钱人家更苦恼,人生苦恼,不可抗拒的障碍,无穷无尽。

果报,就是我们过去生中所作所为的结果。我们每一个生命,不是从今生生下来那时才开始有的,是无始以来生生死死连续到今生的。这一期生命,只是我们无数次生命中的一个过程。现在,我们在遭报这个果报的同时,身口意业又起现行,造诸恶业,将来又招感恶果报。恶因成恶果,恶果又恶业,生命的痛苦连续就是这样形成。

我们众生每作一件事都会招感到与其相应的善恶果报,这就是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的原理。虽然,因果报应原理,基本上有如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一样准确,但由于业的造作动机千差万别,时地不同,程度不同,以及事后态度不同,弥补方法不同,因此,因果报应自然盘根错节,错综复杂,是故不可以单纯以a判断a。

由于,业因的大小程度和因缘成熟过程的差异,所以,佛经中指出,果报的出现有现报、生报、后报和不定报四种状况。什么是现报?就是所造业因现生受报。所造业因,来生受报,这称生报。所造业因,几生后,或几十生后,乃至百千生后才受报,此谓后报。不定报,是说受报时间和果报形式,皆不能确定。用现在的话讲,是说其中有变化的可能。

我们还经常听到有人有这样的疑问:有的人作奸犯科,可是日子过得很滋润;有人修善积德,可是却处处周折,没好报应。这是什么道理?当年,佛陀也曾经为阿难解释了这个问题。佛陀解说:今世为善,死堕地狱者,今世之善未熟,前世之恶己熟也。今世为恶,死生天堂者,今世之恶未熟,前世之善己熟也。熟处先受报。原来,因果报应原理,贯穿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。佛经讲,过去世,是指前一世,或前几世或更早。为善者得恶报,是因为他为恶在先,过去作奸犯科,现在这个业因成熟,所以现在遭受苦报。现在他为善,善业还未成熟,等善业成熟了,就受善报。为恶者得善报,是因为他为善在先,善业成熟,目前正享受荣华富贵。等恶业成熟了,接待他的就是让他喊爹叫娘的恶报。这就好比,他先种了西瓜,现在正在享用西瓜。在享用西瓜的同时,他种下苦瓜,苦瓜种子才刚刚下种,还没有生根吐芽,所以他得意享用西瓜甜蜜蜜,但是,快乐时也正是痛苦之萌芽,成功也正是堕落之开始。等到苦瓜种子长出苦瓜了,苦果就来临了,就开始过苦瓜日子了。这也就是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间没到,时间一到,一切皆报的道理。《》中的:假使经百劫,所作业不亡;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
虽然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,但是,佛教强调,通过现在的业行为可以改变因果,缔造未来的果报。比如,你现在有贫穷果报,你现在开始好好忏悔,同时修布施、守法、忍耐、技能、智慧,奋发努力,就会改变贫穷状况。你现在是凡夫,但是你愿意从现在开始依教如法精进修持,当来必定,彻底改变凡夫。佛之所以在诸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因果道理,其一是要你明白因果;其二是要你去改变恶的因果,修习善的因果。

基于上述,我认为,佛教的因果理论不是论,而是命运自主论。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,命运的主宰者就是自己。

二、忏悔是人格的净化剂

忏,是梵语忏摩(ksama)的略称,有容忍宽恕谢罪的含义。我犯了对不起你的事,请你容忍我的过错。要你容忍,这讲得非常形象而有人性。用中国话讲是,请求你原谅,这就是忏的意思。悔,梵语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,意为自己坦白罪状。坦白罪状的形式,可以对他人,对诸佛菩萨,也可以对自己坦白认错。梵语汉文合称而成忏悔,意思就是请原谅!我错了!这是根据义净法师翻译的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卷十五中的注释。忏悔,在佛教著述中还有其他不同解释,但一般以义净的注释合符原意。在诸多不同解释中,而又以忏,即忏除往昔罪业;悔,即悔不再犯的解释,较受教界推崇与应用。这已是有中国血统的忏悔意含。《坛经》忏悔品中说:忏其前愆永不复起悔其后过更不复作。是一个标准的注解。

佛陀在世时,僧人有过失,释尊教令忏悔,忏悔就开始运用。忏悔的时间,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。定期忏悔,如僧团每半月举行一次的布萨大会,每年结夏自恣日的检讨与检举大会等。佛教传入中国后,忏悔除仍保留布萨、安居自恣外,更发展形成一套忏悔罪业的仪规和修习的行法。忏罪仪规,就是包括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礼忏,现在很流行。

礼忏,就是与忏悔的略称,也称作拜忏。依书中仪规而修,又称修忏。忏法,就是通过礼拜诸佛、菩萨,或也间插读诵悔过的经文,目的在于忏悔所造罪业。它是高僧大德依佛典经义编撰而成,已成为佛教中一种重要的法门。

我国忏法仪规,在东晋时就开始,经南北朝推行,至隋、唐已广泛流行,到宋代达到全盛时期。自梁代至今,有《忏启》、《六根忏法》、《梁皇宝忏》、《法华忏仪》、《慈悲水忏》、《大悲忏》等等。忏法中有唱有诵,有拜有跪,热闹隆重,深受欢迎。

忏悔是我们修学的一个重要环节,是各宗各派的共修法门,但并非佛教所特有的修持方式。许多也有忏悔的作法,就是社会教育也很重视认错、悔改的积极意义。佛教的忏悔与其他宗教的忏悔也有不同。比如天主教向上帝忏悔,祈求主的慈爱,罪就没有了。佛教的忏悔,关键在以自解知非,改恶,罪自消灭。(《》)自己明白错误,坦诚悔过,改恶为善,更不再犯,罪才能消灭。《金光明经》中也教令我等:过去诸恶,今悉忏悔;现所作罪,诚心发露;所未作者,更不敢作。如是念念忏悔,念念灭罪。有时,我们也可以借助忏法修忏,效果显著。

忏悔,是人格的净化剂。噢!这食物不卫生不能吃。吃了会生病。啊!这衣服太邋遢了,穿着不礼貌,对身体也不好。我们都知道食物要卫生,穿着的衣服要整洁,居住环境要清洁美化,但是,却很少注意到我们的内心,很少去审察我们的身、口、意行为是否清洁卫生健康?a对b说,你嘴很臭!b说,我刷牙呀!又吃口香糖呀!怎么会臭?完全搞错因果。人家说你嘴臭,是说你刚才传播是非话,这叫嘴臭。你大声说话,随地吐啖,按这个逻辑,就是你口业污染、嘴巴不健康,有病!你即忙跑去口腔科急疹,全是误会因果了。的确,我们平常很少关心自身身、语、意行为方面的卫生状况。

佛陀说,无始以来,我们由于贪嗔痴等烦恼的活动下,身口意作了许多不该作的事,让这个原本清净的心被恶业种子所蒙蔽,以至今日,心已成为储污纳垢的集散场。垃圾运进运出,忙碌非常。心如明镜,假如,其心能像镜子一般可以让我们看到的话,我们会吓一大跳,心已被贪嗔痴等折腾得尘垢飞扬,面貌全非了。《华严经》中形容,如果我们的恶业有形相的话,那么尽界也容纳不下。要想除垢清白,必须忏悔,洗去心灵上的污垢,洗掉被污染的人格,如百年垢衣,一日而瀚,可得鲜净。(《大集经》)就像一件百年垢衣,这样臭不可闻的脏衣服,经过清洗漂白,可得干净。如果,一件衣服穿上后从来不洗,积年累月不洗,成了百年垢衣,那上面一定是污垢重重,臭不可当,面目全非。心灵也一样,受恶业污染,而不及时清理扫除,任由不断累积,就会成为恐怖基地。

佛经告诉我们,有两类人修学佛法有成就。一类是如法修行,从不犯错,当然,这是大根大利者,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;另一类是偶有犯错,但能悔过自新。人生路上,犯点错误,虽然不好,但并不可怕。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犯错,可怕的是自己知错而没有勇气认错,更可怕的还以错为对。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人不可能不犯错误,犯了错误,就要认错改正,忏悔得清净,改正后就是好同志。《增一阿含经?马血天子品》中说,人作极恶行,悔过转微薄,日悔无懈怠,罪根永已拨。罪根拨除了,人生苦恼也就解决了,佛道也就成功了。

古时,若遇逆缘,也被教令修忏。愈多,忏悔功课份量也愈多,终使障碍日减,修行上路,成就道业。也有学人研读佛典,无法理解经中法义,便至诚礼忏,发露忏悔,终于智慧开发,解深法义。有人犯了罪业,坐立不安,形容焦悴,情绪极度低落,赶紧教令忏悔,忏悔而得清净。当然,有些罪业是要招受法律制裁,必须通过法律制裁、惩罚而忏悔思过。这也就是现生报,不可不知。现在念念忏悔,就不会有这个罪业了。

忏悔,让罪业消融,使心灵净化,令人格升华。忏悔,创造新的人生,改善人际关系,促进社会和谐。切实运用忏悔,树立忏悔风尚,于己于人于国都有积极意义。我及众生,若有违犯,诚心忏悔,更不再犯,罪业消灭,断恶修善,发,决定成佛。佛,就是人格的完成。

三、忏悔的方法

我们常常告诉青少年,作错了事,要认错;作了对不起对方的事,冒犯了对方,要真心诚意地向对方说声对不起!表达歉意,请对方原谅。如果获得对方原谅,那么,错事便可以化解。如果犯了过错,不但不向对方表达歉意,还一而再地冒犯,那么,错事不但没有得到化解,这个怨恨也就会越结越深。有的罪业,比较严重,因此,一次忏悔是不够,需要两次三次的忏悔才得以消除。忏悔时,最好能够在佛法僧的加被下,结合身口意,诚心忏悔,效果更好。

在佛教中,忏悔的方法很多,有《四分律羯磨疏》中提到的制教忏和化教忏;有《观普贤菩萨经》中说到的不谤三宝,乃至修六念等五种忏;有《往生礼赞》中所说的:要、略、广三种忏,等等。名目虽多,但概括起来,不外乎《金光明经文句记》中所列举的作法忏、取相忏和无生忏三种。

(一)作法忏。依律中作法进行忏悔,如半月布萨、结夏自恣等,这一类忏悔就是作法忏。僧团每半月举行一次布萨活动,此为僧伽忏悔举过会议。在布萨会上,人人在大众面前反省,通过自我批评与检举批评,达到及时忏悔过错的目的。布萨会议,有一套严谨的程序规范。大会要求一定地域内的僧众都必须参加,因事因病不能参加的人必须委托他人代为请假,需要忏悔或举过的事项也可请他申诉。会议中,一般需请一位精熟律法的大德作为执行主席。大会开始前,执行主席询问僧众是否到齐?是否有未的人在场?知道僧众已经到齐,没有未受戒的人之后,执行长开始逐条宣读戒文,大众专心聆听,检查自己这半月来的生活。有犯错者,当众忏悔,承认过犯,改过自新。没有犯错者则默然不讲话。大众也可以举发他人过失。执行长在每一章节后也会三读询问大众有没有违犯?有,就说话忏悔或举发。没有,就默然故,是事如是持。默然表示没有违犯。律中还严格规定,什么样的过犯,需要向多少人数的僧伽会议忏悔。比如有的过错需要向十人数的僧伽会议忏悔,有的过错则需要向二十人数的僧伽会议忏悔,等等。

(二)取相忏:即取相忏悔的简称,谓凭借一种具体的方法,以为灭罪之忏悔。比如,人们通过诵经,名号,忆念三宝功德,乃至摸顶加持等,以至诚身口意参与忏悔,念念罪障消灭。时下非常流行的各种忏法,如《梁皇宝忏》、《水忏》、《大悲忏》等,就是属于取相忏悔。这些忏法,本是高僧大德为行者忏悔罪业,扫除修行障碍而编撰。然而,现在大都用于谋利,值得注意。

忏法,可以一人单独修忏,也可以大众一起共忏。由于大众共忏,场面隆重,气氛热烈,有助精进,效果显着,因此,大众共同礼忏受到青睐。时下共忏法会盛行,但参加共忏者,有许多对礼忏的规矩不是很了解,以至影响法会神圣性,收益也不大。这里,顺便也谈一下共忏的须知事项,让礼忏法会更,忏悔功德更圆满。

礼忏注意事项:

1、选择清净处,建立坛场。视条件能力,可供佛像,备香花灯水等,严净坛场,营造神圣气氛。

2、参与者沐浴斋戒,穿着整洁衣裳。

3、进入忏坛,各守静默绝闲谈,威仪礼貌要虔诚,杂缘净三业,念念求忏罪消亡。

4、礼忏时,观想诸佛菩萨就在面前。

5、依戒德排班,定次序先后,不要相互推扯。

6、唱颂整齐,优美庄重,字清语明,跪拜如仪。需事先教授。

7、熟悉忏文,了解忏义。需事前教导,认识忏文,略解忏义。

8、读诵之后,而能,功德不可思议。

上面第2点,说到斋戒,大家一定就想起吃素。一定又想到很好吃,这又是贪了。斋,现在一般被理解为素食,这是非常往后的事。斋,梵语布萨陀婆,简称布萨,意为忏悔罪过,清净身心。后来演变为也称斋,再后来素食也叫斋。吃素,从慈悲心的方面讲很重要,能培养我们的慈悲心,现在还有卫生、健康、环保等因素。从何时起,人们对吃素很重视很认真,可是对于吃素的目的慈悲心为何物?一无所知,毫不关心。重视吃素,而不讲慈悲,这便是典型的本末颠倒。只知吃素重要,却不知忏罪悔过,清净身心就是正宗的斋。我吃素20年了。可是骂起脏话来脸无愧色,毫无慈悲,身语意业极不清净。这是真正的吃素,犹如牛羊吃草一般。牛羊也吃素,这不能叫作吃斋。断恶修善,清净身心,名曰斋戒。这个范围包括面非常广,是我们至少在这几天要努力的。最基本的基本就是大家这几天要讲好话,起心动念要善,这样才有利于忏悔。斋戒期间,这些坚持是必须的。

今天,你来参加一日如法礼忏,则为一永日功德。七日如法礼忏,则为七永日功德。你拜半天就逃跑了,就不能称作一永日功德。希望大家坚持参加一天,则一永日功德,能坚持七天则七永日功德。当然,修持不能妨碍工作和家务,要安排好工作和家务才来礼忏。否则,一边消业,一边又增罪业,得不偿失。

忏法,一人修也好,大众共修也好,按《四分律羯磨疏》中的,都应该遵循五项程序。疏中称作五缘:第一、礼请十方诸佛菩萨;第二、念诵经咒;第三、自己表白所犯罪名;第四、发愿改过,更不再犯;第五、明证教理。这样,忏悔才有高效。要明了、证悟教理,这个大家今天有没有达成?第五缘要求是高些,但正因为这样,才能有高效应,才能够彻底拔除罪业。

(三)无生忏:也称忏、实相忏。忏者从观空下手切入,直达诸法空性。如果能够我法皆空,体证诸法实相,那么罪业也就不复存在了。一切法,包括罪业在内,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,因缘离散则灭,本身并无实体。罪业也是这样。再者,罪是因心而生,那么,心原是生灭,本无,如是心空罪亦空。古德说:罪由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;心灭罪亡两皆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说的就是无生忏。有个人知道无生忏后,如获至宝,万分开心,马上去干坏事,结果被警察给抓了。他对警察说:罪业本空?你怎么可以抓我!警察大哥说:法律不空!罪业本空,是绝对没有问题的,问题是你有没有真正空?你有没有这个证悟?大家有没有这个证悟?没有!那么,我们还是脚踏实地,老老实实,依作法忏、取相忏求哀忏悔。千万不要从字眼上理解罪性本空,就可以随意造罪。一旦恶果来临,受苦的还是你自己,再的儿女也替代不了你坐牢受罪。黄泉路上不相识,生时爱得死去活来,恩爱几十年,死了你被捉去下地狱,在黄泉路上碰见你老公,老公!老公说:你是谁呀?到那年头,他完全不认识你,他不理不睬,不管不顾,宛如陌生。你伤透了心也没用。

四、梁皇宝忏概述(上)

忏法,主要用来忏悔业障。因为业障,所以众生下地狱做饿鬼投胎畜生,轮回六道,受诸苦难。因为业障,所以感招人生诸多不幸,多有缺陷。又是业障,阻碍修学,障碍菩提,无法解脱。所以,忏法也就自然被用来亡灵,消灾祈福,灭罪修道,等等。

《梁皇宝忏》共十卷,分四十个主题,全文包括字数标点符号在内有六万六千之多,是近世通行忏法中篇幅最多的忏本。忏文在每一章节后都有礼佛求忏。修忏者,一般以七天时间礼诵圆满。依《慈悲道场忏法记》说,梁皇忏,乃南朝梁武帝为超度郗氏皇后,召集高僧大德搜索佛经,录其名号编撰而成。

第一卷大意宝忏题名慈悲

宝忏全名慈悲梁皇宝忏。因何题名慈悲?忏文开卷第一句就是:立此慈悲道场四字,乃因梦感,既慈隆即世,悲臻后劫,依事题名。作者因作梦弥勒菩萨慈悲精神,所以就以慈悲题名。我们也有作梦,作梦金银财宝满天飞舞,很兴奋很紧张,醒来什么都没有,很沮丧。这是平常穷困怕了,想钱想太多的原故。你看人家发梦都感应到弥勒菩萨慈悲精神,这是平常思念佛菩萨、举心动念慈悲的结果。弥勒,本身就有慈的意含。弥勒,意译慈氏,是一个姓氏。又这位菩萨是以佛四无量心中的慈为首而利益众生,所以在佛教中被尊为大慈的象征。观音菩萨是大悲的象征。在本忏拜中,第一拜是,最后一拜是观音菩萨,寓意慈悲。这是本忏特色,大家有没有注意到?

其次,题名慈悲,则是为了守护三宝,令魔隐蔽,摧伏自大,令种善根,远离执著,回小向大等六大意义。慈悲与守护三宝有什么关系?关系重大。你身为佛教徒,如果你心狠手毒,没有慈悲,这就破坏到三宝形象,影响到佛教的传播。所以说,慈悲能守护三宝。慈悲与自大也有关系。没有慈悲心,自然自高自大。有慈悲心,摧伏自大。众生没有善根,我们要帮助他种善根;已经种植善根,我们要帮助他增长善根,这也需要慈悲。众生深陷见坑,执著贪婪,我们要帮助他走出见坑,舍弃执著,这也需要慈悲。众生得小法而起乐执,满足自喜,我们要慈悲帮助他回小向大,更上一层楼,修行大乘法,追求更高目标。拜了几拜佛,听了几句佛法,就觉得自己了得。错!离阿罗汉果还很遥远。阿罗汉果,就以为到了涅槃城。错!那只是到了化城中途休息站,离佛果还很遥远。还需努力回小向大,发菩提心,利益众生,继续修行。忏文说,有十二大因缘,故发慈悲心。

再者,忏文说:慈悲,诸善中王,一切众生所归依处。慈悲心,为一切善之最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说,者,大慈悲是。佛心是慈悲心,慈悲心即佛心。构建实践慈悲心,就是走向成佛之路。一谈起慈悲,大多数人都习惯地评论他人是否慈悲?很自然地质疑他人怎样不够慈悲,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慈悲心如何?慈悲是众生之所乐意谈论的话题,是众生之所崇敬向往的,当然,自然也是一切众生之所归依处。归依慈悲,就是归依佛。

归依三宝第一

这部分,主要讲述无常苦痛、三宝功德难量、一心归信求脱等。世间万事万物,都处在迁流变化之中,没有一物是永久不变。例如,人少壮必衰,然后皆当归死,没有一人能逃脱这个规律。劳碌奔命为我计,无常来到业随去,轮回痛苦自受罪,妻儿享乐忘了你。又,天灾人祸频繁,人生烦恼无量,种种痛苦无法解脱。世间无常苦痛,唯有归依三宝,才有解脱的希望。

三宝功德难思难量,不可思议,但最简单地说,依忏文说法,就是三宝慈悲。三宝念一切众生,犹如一子;慈念众生,过于父母;代诸众生,受无量苦;利益众生离苦得乐,得成佛道。然而,众生缺乏智慧,没有。我不信三宝!自以为思想很先进。但按忏文的话讲,这类人没有智慧。众生应当发起归依三宝的信心。我们知道求学也好,从事职业也好,首先都必须建立对这个学业的信心。对这个学问没有信心,必然无法深入,当然也不可能取得成就。学佛更看重这个信字。所谓入佛法海,信为根本。对真理不信,在佛家看来,这不仅是没有智慧,更是罪恶。忏文说,不信之罪,众罪之上。不信佛法,永远成不了佛,永远不得解脱。佛法,泛指一切真理。这个不信罪当然严重。大众无复疑想,你还有什么好犹豫怀疑的呢?赶紧生起信心吧,归依三宝,不复退转。

断疑第二

人们对某事有疑问,这很正常。但是,许多宗教都是不允许信徒对教主教义有怀疑的。信者得救,绝对不疑。这方面,佛教则是例外。佛教允许教徒公开讨论评议教义,甚至鼓励信众存疑,不要迷信。在《大宝积经》卷五十七中:佛告难陀,汝莫信我,莫随我欲,莫依我语,莫观我相。佛陀告诉难陀,你不要盲目相信我的教义。你可以对我的法质疑,可以通过缜密思考后才相信。后世禅者更提出大疑者大悟,小疑者小疑,不疑者不悟的佛教治学理念。

学修佛法有疑问,说明有用心。有疑问,进一步求解,才有进步。本章就是针对人们对学佛的一些疑点予以解释。比如,清廉之士,应该招感富足果报,可现在却是贫苦;贪盗之人,应招来困苦,可如今却是财物丰饶。这是因为过去因果的关系。因果贯串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,这个,我们在上面讲过。还有,为什么众生痴迷颠倒?这是由于众生无始以来无明惑故。还有,人们不信是苦,三界外是乐。其实,人世间苦多乐少,吃了多少苦才结出一点乐,且每件乐事都有可能成为苦因,人生痛苦无量。还有,有些人见他人行善修福,不但不跟进,还阻碍他人行善,这罪业重大。忏文通过先举疑点,接着解说,希望大众明白后,当依佛语,如教修行。

忏悔第三

本章节中,讲到行者首先要明白一切都是从不作众恶,勤行善业中出生;然后,行者向佛一一披露忏悔。首先发露,无始以来,由于贪嗔痴,造诸罪恶,无量无边,今日惭愧忏悔;其次,无始以来,由于身口意,自作十恶,教他作十恶,赞叹十恶,所犯罪恶,无量无边,今日惭愧忏悔;再者,由于六根,追逐六尘,依六识作用,所造罪业,无量无边,今日惭愧忏悔;再者,无始以来,依身口意,常行不平等,只知我有身,不知他亦有身,只知我苦,不知他亦有苦,只知我乐,不管他人快乐,只管我求解脱,不管他求解脱,起诸罪业,无量无边,今日忏悔;接着,无始以来,由于心意颠倒,见解颠倒,离善知识,近恶知识,建骄慢幢,张愚痴帆,随无明流,入生死海,造作罪业,无量无边,今日忏悔,等等。向佛坦诚忏悔,一切业垢,毕竟清净,发菩提心,願同菩萨,永不退转,直至成佛。

第二卷大意

罪业忏悔后,紧接着就应该发心,否则,必然恶业再起,苦难重演。本卷讲述发心,其内容包括三个层次:一、发菩提心;二、发願心;三、发回向心。

发菩提心第四

我们求做亿万富翁,求当总统,乃至求上天堂,这些用心,虽然是积极,但都是凡夫心,都是搞六道轮回。出离六道,了脱生死,这就要有出离心。行菩萨行,成佛道果,这需要菩提心。发菩提心者,已列菩萨位,佛果指日可成。是故,没有菩提心,则不可成佛。众生执着于功德,有利于我的事,我就乐意作。说到功德,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。忏文说:假使历劫修无量福,乃至今生备行余善,不及发心万分之一(功德)。菩提心,就是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之心。也就是菩萨心。

忏文告诫我等:我今于三宝前,不生人天心,不起声闻辟支佛心,唯发菩提心,不舍诸苦,度脱众生,行,誓不退转众生不得佛,誓不先取正觉。这就是菩萨心。

发願第五

利益众生,取证佛道的菩提心,是菩萨道的根本。接着菩提心还应该有更具体的实践内容,这就是这里所说的願。願,就是理想,这里总共有二十大願。前十願,文字比较简洁,内容比较具体;后十願文字较多,内容较繁杂。今列前十願于下:

一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得忆念,发菩提心,令菩提心相续不断。

二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得奉事无量无边诸佛。众具,皆悉满足。

三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得护持大乘方等诸经。供养众具,皆悉满足。

四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值十方无量无边菩萨。供养众具,皆悉满足。

五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值十方无量无边贤圣。供养众具,皆悉满足。

六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得奉报覆荫慈恩。有所奉给,随心满足。

七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得奉值和尚阿阇黎。所应供养,随念满足。

八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得奉值大力国王,共兴三宝,使不断绝。

九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常得庄严诸佛国土,无有三恶八难之苦。

十、我等从今日起,願生生世世,在在处处,四无碍智,六力,恒得现前,常不忘失,以此教化一切众生。

发回向心第六

回向?就是说,自己所修的功德将作什么用途?比如,我现在赚了十块钱,我将用这十块钱作什么用途呢?是买面包?还是买大米?确定买面包,这就是回向。忏文要求我们:我今所有一切善业,统统回向一切众生,发起菩提道心,成就无上佛果。菩提心,願心,回向心,说则有三,实三而一,一菩提心是。

第三卷大意

本卷,主要讲述众生界的种种果报,尤其对人道、地狱道的果报与业因有详细举例。天、人、阿修罗称三善道,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称三恶道,合称六道,亦名六趣。

显果报第七(上)

众生,由于沉迷生死,不知解脱,所以轮回不息。众生造作恶业,则受畜生饿鬼地狱三途果报。三途痛苦逼迫,长劫沉沦,苦恼无尽。众生由于修诸善业,因而感招善道。然而,荣华三更梦,生命如朝露,一生颠簸苦恼,营营业业,又造下罪恶,一期寿尽,又轮转恶趣,受无量苦。三界诸天虽乐,但福报享尽,五衰相现,还堕恶道,受诸苦难。

一切众生对待恶因恶果,则是畏果不畏因。面对业因时,则为所欲为,肆无忌惮,一点都不惧怕。但是,恶果来临了,脸色苍白了,害怕也。害怕,悔恨,都没有用了,只好接受报应惩罚。因此,忏文先讲恶果,显示果报,可以警戒众生,然后,再举其业因说明。众生对于善因善果,则是欣果厌因。所谓收获得付出辛勤的劳动,没有不劳而获。所以,忏文也是先列善果,可以鼓励众生,然后,再举其善因,让你知因作为。忏文列举很多例子,如:

1、尊贵国王长者,是因为礼事三宝。

2、富有,是因为布施。

3、长寿,是因为持戒。

4、相貌端正,是因为修忍辱。

5、为人勤劳,是因为精进,无有懈怠。

6、天才,是因为修智慧。

7、为人音声好,是因为称赞、歌咏三宝。

8、身体健康,没有疾病,是因为修慈心。

9、为人奴役,是因为欠人债物。

10、人见,是因为前世见人欢喜。

11、偷盗财物,来生做牛马打工偿还。

12、乐说,传人是非,死堕地狱,烊铜灌口报。

等等,这是讲人道的部分。还有大篇幅,举证人道及他类众生的业因果报。计有二十二例,其内容大都来自《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》和《佛说杂藏经》。下面略举一二:

有一类地狱众生受狱卒斩身,遇风又活过来,再斩身遇风又活,如是反复,遭此苦报,无有停止。因何罪招此报应?佛说,这类众生,因不信三宝、不孝父母、杀害众生所致。又有众生,身体庞大,耳聋无足又愚痴,饥吃泥土,还遭虫子咬食骚扰,昼夜受苦。何罪所致?佛说,这类众生前生刚愎自用,不信好言,不孝父母,或为地主村长、领导干部,仗势欺压百姓,侵夺民物,故受此报。又有众生口吃哑巴,声带不好。何罪所致?佛说,是因前世诽谤三宝,轻视破坏圣道,喜说他人长短,传播是非,诬陷善良,嫉妒贤德所致。又有众生,或颠疯或愚笨或狂妄,不明善恶好坏。何罪所致?佛说,这是由于前生饮酒醉乱所致。等等。种什么因,就得什么果报。

忏说,世间,大善大恶者不多,然而,小善小恶者为数众多。所以,忏文引《法句经》语意告诫我们:莫轻小善,以为无福,水滴虽微,渐盈大器。小善不积,无以成圣。莫轻小恶,以为无罪,小恶所积,足以灭身。

第四卷大意

这一卷,继续讲述果报事,有人类的悲惨果报,但大篇幅在谈论鬼类众生和地狱道众生的果报业因,内容来自《佛说鬼问目连经》、《譬喻经》、《杂阿含经》、《地狱经》等。说鬼,大家脸色惊恐,害怕!大家不用害怕,你光明磊落,没作亏心事,不用怕鬼,而是鬼怕你,鬼见你恭敬你,叫你大哥大姐!你有作错事,当然鬼就不怕你了,鬼专找这类人麻烦。现在,你赶紧忏悔改过,鬼也就恭敬你了,给你做,给你当保镖。作错了事,不知悔改,鬼就来扰乱你,将来你也就成鬼类一员。这里,大家要明白,我们佛教徒是不崇拜鬼神的,崇拜的是佛法僧三宝。但是,佛教并不否认神鬼的存在。他们是六道轮回中的两大类众生,我们尊重礼遇他们。按佛教说法,神,通常在天与鬼之间,天上随从大都是神,大福鬼也是神。神有天神、空神、地神等等。鬼有多财鬼、少财鬼、饿鬼等。多财大福鬼虽属鬼类,但享天福,有些还受民间敬奉。

显果报第七(下)

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书单推荐: 穿越女配逆袭记 乃木坂之上行 这斗罗啥画风啊 超越吞噬 恒星之歌 快穿之女配觉醒了 千叶咸鱼传说 我从斩仙台降临诸天 柯南:黑衣公主的飙戏日常 电影黑科技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