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电子书
会员书架
首页 > 恐怖小说 > 不得以扶乩坏乱佛法(文白对照) > 印光大师:安士全书白话解

印光大师:安士全书白话解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好书推荐: 我是异界大地主  大唐第一莽夫  反穿越大时代  二次元的完美生物  邪祟  我真想有个好辅助  永恒星君  射一片天下  妙手心医  网恋渣了星际元帅后我跑路了 

①星垣名,三垣之一。《史记》天官书:南宫朱鸟、权、衡。衡,太微三光之廷。索隐:宋均曰:太微,天帝南官也。

②乾卦九五: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意思是龙飞在天上,见贵人有利。

③原文作化人,即指菩萨化身,变化为人,化度众生。又指会幻术的人。

④始创文字的人。

⑤古印度国王阿育王早年信教,残暴,后改信佛教,广施仁政,建立八万四千塔,又派人出国传教,使佛教流布世界。

⑥指牛、羊、豕(shǐ,猪)。

⑦扬雄(前53年一后18年)西汉蜀郡成都人,成帝时拜为郎,王莽时为大夫,校书《天禄阁》,他博通群籍,多识古文奇字。

⑧刘向(前77?一前6),高祖弟楚元王(刘交)四世孙。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。成帝时任光禄大夫,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,写成《别录》一书,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。

(补充)《列子》引孔子话:商太宰噽问孔子曰:夫于圣人欤?孔子对曰:丘博识强记,非圣人也。又问:三王圣人欤?对曰:三王善用智勇,非圣人也。又问:五帝圣人欤?对曰,五帝善用仁义,亦非丘所知。又问:三皇圣人欤?对曰:三皇善任因时,亦非所知。太宰噽大骇:然则孰为圣人?夫子动容有言曰:丘闻面方圣者焉老子也曾谈到佛,他说:吾师号佛,觉一切民也。《西升经》说:吾师化游天竺,善入泥洹。符子云:老氏之师,名释迦文。这些内容在永明延寿惮师的《万善同旧集》都已引用。《起世界经》云:佛言,我谴二圣,往震旦行化,一者老子,是菩萨,二者孔子,是儒童菩萨。可见三教本来同源,何有迟早之分!延寿禅师说:但有利益于人间者,皆是密化菩萨。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,就没有那些无意义的争论了。

情动人胎(情动入胎,为人作子)

帝君说:我已离开人世,正往西方走去。路过洞庭君山,被它的优美景象所吸引,就稍微停在那里一会儿。这时候,上无君王管制的威势,下无骨肉牵挂的念头,真是逍遥,成为世外之人。过了一段时间,有两个仙童,从天降下,拥戴我做君山的主宰兼洞庭水治。有一天,我看见一个女人,年纪三十多岁,大哭而来。祭拜时说道:我的丈夫不幸,得罪了国君,放逐死在南方边远荒凉地区,离家乡有万里之遥,棺材难以回去,不能埋骨故里。痛念家有双亲,我已身怀有孕。如果山川有灵,考察我丈夫因忠获罪,可怜我的公婆,晚年无依,就请降生一个男孩来续张家之后,即使我的命不能保全,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!我在云中走过,看见这个情景,禁不住心中为她悲痛,同情之泪潸(shān)然而下(敬按:天人的身体,已经没有眼泪鼻涕,只有在命终的时候,现出五种衰相①,腋下才开始流微汗,帝君这时有眼泪鼻涕,可以推知他当时在神道),忽然身体堕落到这女人怀中,糊糊涂涂没有知觉了。过了很久,听到有人说话,说:是男孩,是男孩!我张开眼一看,身体已在浴盆里面,我已经投胎出世了。

注:①五衰:一、头上花萎;二、衣裳污垢;三、身体臭秽;四、腋下汗出;22五、不乐本座(对自己的宝座生出不乐感受,眷属也相继离开)。

(按)生死海中,一经沉溺污染,就会堕落。如果不是大修行人,从来没有谁能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,独往独来,不迷失自己的真性。帝君前世已闻出世之道,本来想要往生西方净土,只因一念爱恋山水,就被君山拖住了。即使意识中绝对没有做山灵河神的想法,就在不自觉中已堕落为血食之神了!至于心中可怜张妇的祈祷,本是一片善念,怎么会料想到就成为她的儿子!可是情之所向,就落入她的怀中,等到发现身在浴盆中,即使想要毅然跳出来,已经不可能了,帝君这番遭遇尚且如此,何况我们这些沉没茫茫业海的凡人!

(补充)临终一念,最为重要,一心念佛,跳出生死.一有爱染,便入轮回。

不愧孝友(张家为子,盛称孝友)

帝君说:我的亡父姓张.名无忌,作周厉王的臣子,任保氏①职务。当时厉王不喜欢听批评的话,以至于拘禁说他过错的人。当时亡父直言劝谏,厉王发怒,放逐番阳而死。这时我还很小,跟着母亲黄氏,回去送葬到黄河以北。十岁时出外读书,取名叫做忠嗣,是继承父亲志向的意思。已经成年了,祖父把我作为儿子,取名为冲。母亲黄氏心地慈祥、明察是非,全心全意教育训导我(帝君自己说母氏每天诵观经,晚年无病坐化,更信这时已有佛法)。等到宣王继位,颁诏前朝臣子,无罪而死的人,都录取他的后代为官。我禀承母亲的指示,到京城登上肺石②来鸣冤。宣王颁诏恢复了亡父的官职,谥号③为献,仍用我作保氏。我原有兄允思,不幸早亡,母亲经常为他伤心,我就把我的次子楙阳,继承作兄,以安慰母亲的心。祖母赵氏去世,祖父也不能起床了。我因以孙承子,身穿重丧之服三年,哀毁④的名声远近闻名。当时大家以孝友④称呼我,我的名字反而没有人喊了。

注:

①执掌教育贵族于弟的官员。

②设于朝廷门外的石头,民有不平,击石鸣冤。

③死后追加的封号。

④居父母之丧非常虔诚,《宋书》张敷伟:居哀毁灭,淳至。

(按)这就是诗中所咏张仲孝友的事迹。帝君母亲就是先前在君山祈祷的女人,没有做母亲的时候,帝君受她拜,已作母子之后,她反受帝君拜了。但究竟谁当拜,谁不当拜?因此,从儒家方面来看,才知道五伦①的关系,从佛教方面来看,才知道五伦的圆融。

注:①五伦: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间的关系

(补充)儒家五伦仅从一世来看,佛教则从三世因果来讲,故所谓五伦关系,无不是互相替代。佛教说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故菩萨视一切众生为父母,而能互为父子关系。所以真正的菩萨永远把自己放在最低位置,不是我们拜菩萨,而是菩萨拜我们。所以佛教虽然重孝友、正五伦,但从出世来讲又是互相圆融的。殛(j)罚淫神(惩恶保善,赏罚严明)

帝君说:我已为各山的王(在周朝未年),凡属我部下的山川,水旱、丰凶、妖祥、功过,都由我来管理。青黎山神高鱼生,被民女孙涤(d)所迷,抓走她的魂与她发生淫乱(可以抓到她的魂发生淫乱,也可以抓他的魂惩罚他。认为锉、烧、舂、磨没有地方施加,难道不是小孩的想法吗),被邻居白池龙神知道。我暗中考察了解了这件事,把山神与女子都喊来,使他们低头认罪后,把女子的魂送回去,那孙家女子就苏醒过来了。鞭打了鱼生三百下,罢了他的职。这时山下有已死孝子吴宜肩,曾经为父亲刺血写《》四卷(从这里可以看出,杨雄、刘向所说看见过去有佛经的事情,更有根据了),死后三年,还没有授予职务。我为他保奏上帝代替鱼生职务,上帝回报说:可以。从此大小神灵,都知敬畏。

(按)六天①都有欲念,只不过天福越高,欲念越轻。山川神灵,大抵罪福参半的多,恋女勾魂,是应该会发生的事。

注:①六天:欲界共有六天,即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乐变化天、他化自在天。降嗣赤帝(托生帝子,为吕所杀)帝君说:我看见秦朝使用酷法,把人民看作小草一样任意践踏。我就急忙报告天帝,愿意用化身,出天下人水火之中,救人民到和乐之地。但只因为天帝命令我做汉高祖的后代,帝命可畏,我不敢违抗。不久就有九天监生大神,逼我去投胎托生。在云霄间,看见秦朝战火之后,汉宫鼎新,汉帝正与戚夫人亲语。监生对我说:到这里你就是汉帝的儿子了。我正张目望去,就被监生一把推下去了(这就是中阴身,帝君还没有发觉),落在帝侧戚夫人的怀里(凡人托生,看见父母会合。如果是男胎,对父亲生怒心,对母生爱心。如果是女胎,则与这种情形相反。至于南洲的人生到另外三洲,三洲生到南洲,人间生天上,天上生人间,善道生恶道,恶道生善道,都有不同的相貌。详细记载在《》,不再一一叙述),不知不觉就变人了。汉帝以我神骨与他相似,举动不凡,很钟爱我,晚年想要立我为太子,没有成功,汉帝去世后,我最后被吕氏杀害。吕氏加害我母,比我更加残酷毒辣(须知张良迎四皓,前世与帝君母子也一定有怨)。我非常怨恨,常想自己变成一条大蛇,全部吞尽吕氏才心甘(后果然变为蛇,可见正如佛教所说一切造)。

(补充)汉高祖晚年的时候,宠爱戚夫人及所生子如意,觉得吕后所生太子刘盈生性软弱,不宜力帝,而如意很象自己,就想立如意为太子。但遭到吕后和大臣反对,连张良也帮助吕后,请了当时很有名的四个隐士叫做商人四皓(ho,白发老人)来辅佐太子刘盈。四皓带着太子见汉帝,汉帝说:太子有了帮手,翅膀已经长硬了。汉帝死后,吕后加紧纂权,刘盈立为汉惠帝,大权都掌握在吕后手里。为了迫害戚夫人和如意,她先把戚夫人罚做奴隶,把赵王如意召回长安。汉惠帝知道吕后想要害死如意,就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,连吃饭睡觉都在一起。有一天清晨,汉惠帝出外练习射箭,见如意正在熟睡,不忍叫醒,就出去了。等他回来后,如意已死在床上。吕后杀了如意,又残酷地把戚夫人的手脚全部砍去,挖出她的双眼,迫她吃了哑药,把她扔猪圈里。汉惠帝见吕后如此残酷,派人对吕后说:这种事不是人干出来的,我是太后的儿子,没有能力治理天下。从此不问朝政。

(按)我初读佛书,看到怨亲平等和怨从亲起的说法,心里暗中惊讶。等到静观世事循环,才知这种议论,不是出世的圣人就不能说出来的。就戚夫人来说,不会不以吕后为仇,以高祖为恩。而吕后恨戚夫人,都因为高祖宠爱她,等到越爱越深,以至于想要改立太子,这时吕后的暗恨之情就再也不能解除了。但是,吕后固然以戚夫人为仇,难道高祖还会对吕后加恩吗?这就是怨从亲起的说法啊!(这里就是格物①的学问)既然怨从亲起,如果不作平等观,就永远也不能解脱了。

注:①格物,即是认识宇宙人生的内在规律,从现象看到本质,从个性看到共性,从特殊性看到普通性。佛说怨亲平等,是观察众生后的普遍性结论,不作怨亲平等,则怨怨相报,永远也没有了结。沉转轮回六道,永无解脱苦痛的希望。

邛(qing)池化龙

帝君说:我自从遭遇吕氏之祸后,一心想报旧仇,顾不得废止以往修行。吕氏死后,虽在阴间受尽痛苦,但余孽还没有清偿,我与她就一起出生到东海之滨--邛池邑。邑令吕牟是吕后的后身。我母亲也生到了这里,又为戚氏,因为过去享福太过份,所以到这里很贫困。嫁给张家,老而无后,靠割草度生。有一天他们到山野,为无子而伤心,哭着向天祷告,以至于一起割臂出血,滴到石凹之中,说:如果这石头下有动物出生,就是我们的后代。我正被母亲的心感动,不知不觉已入她的血中去了。第二天揭开石头一看,血已变成蛇,金色寸长,就是我的身体;母亲收养了一年,头顶上就生出角来,腹下长出脚来,能够变化,每天要下雨时,我就从中帮助。身体长大后,食量也一天天增大。看见羊猪狗马,就吞食了,邑令有良马,是吕产的后身,我就把它咬住吃掉了。邑令就逮捕了我父母入狱,限三天不把我交出来,就要处以死罪。第二天我变为一个儒生,拜见邑令,要他释放。邑令说:张家两个老混蛋,家养妖蛇,吃人的六畜已很久了。今天又吃了我的马,我正要为民除害,怎能放出?这是他自养妖蛇所致,杀了应当。我说:物命互相抵偿,这是前世的业报。您要为畜生杀人,可以吗?邑令喝令我退下去。我说:您面有死气,应该善自爱惜。说后隐形不见,左右的人都认为我是妖怪。我于是就向天帝报告称怨,陈述前世母子无罪,死于吕家人手里,今天想要报仇。奏章送去还没有等到回音,就忍不住心中愤恨,而变化风雨,呼云吐雾,再借海水,灌注城邑,周围四十里都淹没了,我就背着父母出来。这时正是孝宣时候,今天听说的陷河故事即是指这一件事。

(按)帝君虽然多世以来父母,友爱兄弟,积累功德,鞭策善行,但毕竟所得都是人天福报,没有修出世大法。幸能后遇释迎牟尼佛,才最后解脱啊!否则,怨怨相报,是永远也没有结果的。所以菩萨如果想要普渡众生,必须先登上智慧之船,然后才可以出入生死苦海,随机弘教度化。

(补充)帝君早遇佛法,本要往西方,只因一念停留,便入轮回。虽功德巍巍,但也是人天福报,不能究竟主宰生命,故反入沉沦。后幸又得遇释迦文佛,得究竟解脱。可见只有先有智慧,对能随机度生。帝君如此,何况凡夫!故后文有直捷解脱之法--西归直指。

遇佛得度(池龙受惩,遇佛得度)

帝君说:我把与吕后结怨的情况奏知天帝,没有等到回音就擅自行动。虽然一时痛快,但气平后就很后悔。第二天帝音连下,因为海神晁闳(hng)揭发我擅用海水,淹死人民五百多户,以口来计算,共死二千多人,除去我前世的仇敌八十几人外,其他的都是枉死。天帝命令惩罚我,以我为邛池龙,囚禁到积水之下。因为连年大旱,水干为泥,我的身体广大,无处可躲,烈日暴晒,内外热恼,无数鳞甲里面都生了小虫,吸血咬肉,没有休止,辗转困苦,不计春秋(地狱一昼夜是人间五百年)。有一天早晨突然变凉,天光忽开,五色祥云,浮空飘过,中间现出圣人瑞相,黑里透红的头发象螺一样旋转交叉,从四面合拢起来,金色的身体象月亮一样容光四射,现出各种微妙好相、希有光明。山灵河神,万圣稽首顶礼,欢喜赞叹,声动天地。又有天香缭绕,从四面汇合起来,天花纷纷飘落,所落之处都成为春天。我于是耳聪目明,鼻息相通,心情口润,发声朗朗,仰头哀号,乞求救度。大家对我说:这是西方大圣、正觉世尊、释迎文佛(大丈夫当如此),现要让教法流行中国,你既然有缘相逢,前世罪业就可解除了。我跃身到天光中,详述过去因应的事情。世尊说:好啊!帝子,你一向以来孝家忠国,作了很多利益众生的事。只因为未尽,执着有我有人,不知众生同体,怨亲平等,就放肆杀害许多众生。你现在还有怨敌仇人的想法和愤怒愚痴念头没有?我听到了真理,心里豁然开朗,无人相,相,妄念顿息。回顾龙身,随念消失(罪从心起将心仟,心若灭时罪亦亡。罪亡心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仟悔),又为男子,受佛灌顶,智慧顿开,我就归依了佛陀。

(按)龙有胎生、卵生、湿生、化生四种,他们中间的苦乐差别,相隔天远。所以娑竭罗龙王①说:龙道之中,有的享福如天神,有的受苦如地狱,有的等于人畜饿鬼,各随前世善恶业力受报。过去世尊与无量菩萨说法,有一条瞎龙,住在热水中,全身鳞甲内被小虫咬食,呼号望救。又有无数饿龙,泪如雨下;各问自己前世因缘。佛为他们一一开导,叫他们授三归②,使各龙都脱离苦道(见《大集经》济龙品)。应该相信啊!佛为三界④导师,四生慈父,所照之处,能使盲人得视、聋子得闻、跛子走路、哑巴说话。帝君过去,因听到歌声而感动,就下车拜师。智慧灵根,种植很深,必会有一天面睹慈容,顿时消去前世罪业。

注:

①依所住之海而得名,或说依国而立名,又作娑伽咖罗龙。

②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。不杀、不偷,不淫、不不饮酒。

③欲界:有淫食二欲众生所住世界,上有六欲天,中有人畜所居四大洲,下至无间地狱。色界:无淫食二欲众生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世界,四禅十八天都是。无色界:色相惧无,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世界。

④胎生:在母胎内成体后出生,如人。卵生:在卵壳内成体之后出生,如鸟。湿生:依靠湿气而受形,如虫。化生,无所依托,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。如天人,地狱。

(补充)帝君因善根深厚,故于沉伦中遇佛得度。凡夫则不能作此侥幸之想,只有发大菩提心,发往生净土的大愿,才是真正的大丈夫,才能真正做到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,最后究竟成佛。

幽明交理(阴阳兼治,明察秋毫)

帝君说:我因为前世有善政,世寿才尽,就又出生在顺帝永和年间,叫做张孝仲的就是我,大概是不能忘记自己前世的旧名罢。虽然没有当大官,但承蒙上帝的旨意,命我白天应付世务,夜间治理阴间。凡是人细小难察的事我都知道并记录下来,以至于灵鬼妖邪的意图,无不事先就知道的。

(按)太仓①有一个人,曾经被役使到阴间做事,每到三更,全身冰冷僵硬,阴府官署授给他一块牌一支杖。牌上写着所抓人的姓名,杖一到手,一瞬间就能穿山入海,将所抓人背到杖头,即使多到几十,也轻如羽毛。一到天明就与一般人没有差别。他心里很厌烦这件事,想尽了办法也摆脱不开。有位僧人,劝他出家受。他听从了,从此这种差使就没有了。

注释:①大仓:江西太仓县。

流矢集体(乱箭中身,以偿前命)

帝君说:我因为多世修行善功,就渐渐恢复神职。但还有命债没有酬报,还没有因缘相会,就又生到黄河以北地区(经上说:前世身骨比须弥山①还高,所吃母乳,比大海水还多)。随邓艾攻打蜀国,我作行军司马②,劝邓艾③从小道出击,避开锋芒之祸。等到深入敌军,遇敌将诸葛瞻④,答应封他为琅琊王⑤,他不听从。两军交接,敌军中坚力量,正与我相对,乱箭都向我射来,等诸葛瞻被捉住时,我已全身重伤。这大概就是以前邛池淹死人命的报应了。

注:

①译为妙高山。因为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,故称妙;各山不能相比,故称高。高八万四千由旬,阔有八万四千由旬,为各山之王。是宇宙中一个小世界的中心。

②三国魏咸熙元年,司马昭挟魏帝止长安,这时各王公都在邺坏,就以山涛为行军司马镇守邺,行军司马一号从此开始。

③邓艾(197一264)三国魏棘阳人,字士载。仕魏至城阳太守,都督陇右诸军事,追封邓侯。魏伐蜀,艾督军自阴平道入,行无人之地七百里,至成都,蜀主刘禅降。进官为大尉。后钟会诬谋反,被杀。

③诸葛瞻(227一263),诸葛亮子,字思远。由骑都尉累官至仆射、军师将军。蜀后主景耀四年,为行都护卫将军,平尚书事。魏将邓艾伐蜀,瞻督各军抗拒。艾送信诱降,瞻怒斩来使,战于绵竹,兵败,与其长子高都死。

⑤原秦封郡名,在山东省诸城县。后东晋司马睿(元帝)为琅琊王,避居安徽滁县,故琅琊又指此地。

(按)《楞严经》中,说杀业的报应,即使过了数不清的长时间,还在互吃互杀,好象一个车轮一样旋转不息,互为高下。但是,邛池的报应,还是刚刚发生的事,就说从此帐清没有欠缺,恐怕没有这样的好事。

(补充)经说:纵经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一切因果都是自作自受,是没有办法逃脱的。菩萨虽能使人走上解脱之道,但也没有办法改变人的因果。否则则菩萨就是万能的了。只有先有求救之心,才有解脱之可能,斩断恶因,广种善因,就从此走上解脱之道了。故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故感应是众生之感与菩萨之应结合于一体。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解脱的主人。

隶掌桂籍(位列天神,分管桂籍)

帝君说:上帝因为我多世是文儒,用尽心思,勤读古书,就命我为神官,掌管桂籍①。凡读书人乡举里选②、大批制科③、服色俸禄、封赠④等等,都要报告我,以至于二府⑤取落,都属于我分管。

注:

①科举人员登第人员的名册。

②读书人的两级考试。里是最基层行政单位,以县统乡,以乡统里。

③唐朝除地方贡举外,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试的称制科举,简称制科、制举,以后沿用。

④朝廷推举大官重臣,把官爵授给本人父母。父母未死的称封,已死的称赠。起于晋宋,至唐始备,沿用到清,越到后来,封赠范围渐广,职位渐高。

⑤本指汉代丞相和御史的官署,也代称丞相和御史。宋代中书省和枢密院称二府,把持文武大权。

(按)世间如果有人要做考试官,那么投机钻营的就会想尽办法拉关系巴结。即使昏夜乞求哀告。也在所不惜。但是那考试官,只能管一个地方,不能把持天下之权,只能管一任,不能延及三年之后。而且典司小试,没有权力参加乡会。执掌科名的,不能任选拔之事。即使进退升降都由我,有时也有意外。拉拢关系,向上巴结,怎么会这样难啊!有一位考试官,最公最明,不病不老,不用去守丧,不选择门第,不必费钱财,不必靠情面,从县试到廷对,由典史①到台衡②,一切进退升降的大权都由他主宰。但是那些投机钻营者,反不去尽心尽意地结交,可以说是明智吗?投其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?没有其他,只靠学习帝君的德行罢了,流通帝君宝训以有益于世罢了!

注:

①县官

②宰辅大臣。台(三台星)、衡(衡、玉衡、北斗杓三星)都位于紫微宫帝座前,此借喻宰辅大臣。

(补充)今人认为,考试的好坏,要靠目己的努力和智慧。这活只说对了一部份。它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努力和有智慧,还由他的来决定。根器就是底子,就是前世是否积下了慧根。只要有慧根,今世就能努力而有智慧。但是,对于钝根来说,正因为前世不努力,今世就愚钝,于是就要警惕自己,急起直追。如果自暴自弃,则落后更远,以至于堕落而不可知!所以,考取或不考取,既有前世的慧根,更有今世的努力。而今世的努力,又积下来世的慧根。靠拉关系或自恃有靠山,是万万不行的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如果靠关系和势力,用你的名额取代别人的名额,那就欠下别人一笔帐,不还是不行的。正好有人偷窃财物,抓到后不仅要赃物,而且还要作更重的处罚。

怎么去努力积蓄自己的慧根呢?博读多识,陶冶目己的情操,积德行善,理论付诸实践。但更主要的是要弘扬真理,发大菩提心,才能到达最高的智慧境界。佛被认力,一切,法施第一。施人以物,只解决眼前利益,施人以法,则出生死轮回。但是,弘扬真理,宣讲大法,决不是容易的事。只有从小努力学习,一步一个脚印,精通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,才能从世间法走向出世间法,才能作大法王,为众生作大。过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不可脱离的,现在一般的学校都是世间法,它是很重要的,世间法没有学好,何能企及出世间法?但是没有出世间法,则世间法成为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世间法仅是谋生的工具。所以我们要努力办中国自己的佛教大学。

好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,同帝君学习,流通《安士全书》,是改变世道人心,倡导世界和平的有力武器!当来证果(行,得佛授记)

帝君说:我听从了佛陀的教导,一下子就悟入了,身心清凉愉悦,仿佛登上了宝山。因为我悟入自利利他、自觉觉他这个不二法门,所以关心人民疾苦,以众生之苦作为自己之苦,救民于水火之中。当时四川一带受水灾,人被冲进洪水中,随水漂沉,痨病、恶疮等病四处泛滥。我变化为这些受苦人的同乡,做了船夫,拯救了被洪水淹没的几千人。又变作医生,亲自为人民诊病,使很多人都活下来了。有一次,我又遇见了释迦牟尼佛,佛替我授记说:你在来世,当能作佛,叫做安乐不动地、游戏三昧定慧王菩萨,释迦梵证如来(知道帝君将来必成佛,那么我们将来也必成佛)。

(按)鹫峰古佛就是灵鹫山①释迦牟尼佛,现在我们所处这一段时空叫贤劫,这段时间里有千佛出世,已出世四尊②,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。为什么名为古佛呢?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已经逝世。安乐不动圣号是帝君将来成佛的名称,还不知要经历多少恒河沙③劫,供养护持多少佛,才会证到达个果位,不是说他现在就已具足三十二相④、八十随形好⑤,坐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了。帝君地位还在玉帝下面,凭玉帝的资格看他的菩萨果位,还非常遥远,何况来说帝君成佛的果位!如果说帝君现已证果,那么表面上是想要尊重帝君,而实际上却败坏了帝君的名声。

注:

①灵鸳山,旧称耆阇崛山,新称灵鹫山或灵山、鹫峰。因山形似鹫,而且山上有鹫鸟,故名。是释迦牟尼佛说法之地。

②第一佛名拘留孙佛,第二佛名拘那含牟尼佛,第三佛名为迦叶佛,第四佛释迦牟尼佛,第五佛名。

③恒河是印度大河,两岸多细沙,佛经中常以恒河的细沙喻最多的数。

④、⑤佛的庄严相有32相、80种好。

(补充)佛为帝君授记成佛,只因为帝君行菩萨道,精进不懈。故得多次见佛。从理上讲人人都有佛性,人人都可成佛,佛也时刻不离众生,时刻加持众生。因此,我们向帝君学习,就要看得起自己,自尊自强,向成佛之道挺进。帝君成佛还很遥远,《楞严经》说未证言证即是大妄语,终成狂魔。我们欲尊帝君,就应学他的菩萨行。若说帝君已成佛,则违佛经之旨。古时候常有乱臣贼子谎称降世,兴风作乱,有违佛教。今又有妄言吉凶者,说今已是弥勒佛掌权,快跟随某某即可赴龙华三会,躲避劫难,这又是扰乱社会的狂魔,善男信女不可上当。学佛是老实做人,老实念佛,做人念佛两不相违,即可入道。不可见异思迁,好高骛远。弘一大师在抗战时说:念佛不忘救国,救国不忘念佛。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。人做不好,佛也念不好。象帝君那样行菩萨道,成佛必定不远。

问:轮回的说法,是世上本有的普遍规律,但这种说法出于佛经,孔子未曾清楚他讲过。

答:只要是真理,就应该相信遵从,怎能还去分佛经和儒书呢?一定要等孔子说了才相信,那么孔子一生言语,能够传于后世的,又有多少呢?(一部《论语》不过12700字,其中孔子所说的只有8503字)如果因为书上没有记载,读书人就不能说,那么《六经》、《四书》①,孔子没有一句说到自己的父母,难道今天的读书人也不应该谈及父母吗?况且灵气成为灵物,是神,游魂成为人的变化,是鬼②的说法就是轮回的道理。《中庸》论诚,不说物之始终,而说物之终始。③《》64卦不以既济为结束,而似未济④为结束,都是说明循环无穷的道理。它们不能象佛经说得那样详细清楚,只是因为入世圣人(佛是出世圣人)不能洞察过去未来及整个宇宙的变化规律。《中庸》明明说过,到了最高的真理,即使是入世的圣人,也有不知道的地方,如此说来轮回的道理还有什么值得指责呢?桃李虽然到春天才开花,但是它们在叶子还没有变黄飘落的时候已经埋伏了新的生命。暖气虽然到春天才感觉出来,但是阳气复生正在冬至严寒之际。世上万事万物都是这样,为什么对人来说就有怀疑呢?(这就是推究事物原理的学问)

注:

①《六书》指《易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;《四书》指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为曾子(参)、子思、孔子、孟子所著。

②这句话出自《易》系辞上:原始反终,故知死生之说。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鬼神之情状。意思是:考察万物的开始,故知它之所以生,反求万物所以终结,故知它的所以死。灵气成为灵物,是神,游魂成为人的变化,是鬼,圣人所以知道鬼神的情状。

③《中庸》说诚者物之终始。意思是诚是具体的、有过程的,万物有它的结束,就有它新的开始。

④《易》卦六十四为未济,《序卦》说:物不可穷也,故受以来济终焉。即是说(事物是生生不绝的,因此用未济为终。

(补充)人类因为肉眼的局限而不知道轮回的事实,但是不能说我看不到的事物就是不存在的。磁场、电波都是客观存在的,我们都看不列。今天,在物质生活上我们进步了,但正因为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,而忽略了内部潜能的开发,人心不古,精神面貌大大落后了。释迦牟尼佛正因为注重内在潜能的开发,具备了最高智慧的佛眼,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了三千的理论,指出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他还说一杯水有人万四千虫。这虫正是微生物。今天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与显微镜,证明了佛陀所提的宏现世界与微现世界的理论完全正确。科学的发展为佛经提供了新的注脚。因此,作为与时空融为一体的佛陀,是一种绝对真理,世间圣人也不能望其脊背。只要按照佛的教导去实践,开发自心的无限潜能,必能大彻大悟,发现宇宙的本来面貌。

问:佛教传人中国,开始于东汉。因此,轮回的说法,在东汉后才有,陶唐氏尧、有虞氏舜及夏商周三代,就没有听说过了。

答:唉!你真是枉读古人的书了。难道没有听说过鲧在羽山被杀,他的神识变为黄熊吗?①(出《史记正义》,熊音乃平声)难道没有听说过卫康叔死后投胎于襄公之妾,并托梦给她吗?②(出《史记正义》)难道没有听说过齐襄公所见的大猪,跟从的人都说是公于彭生吗?③(出《》),难道没有听说过杜伯无罪被杀,后来他变鬼现形,拿起红色的弓箭射死了周宣王吗?④(出《墨子》)难道没有听说过狐突到陪都曲沃去,遇到了死去太子申生的鬼魂吗?⑤难道没有听说过魏武子爱妾的父亲为报魏颗不杀女儿之恩,用草打成结绊倒了杜回,使魏颗俘获了秦国这个大力士吗?⑥难道没有听说过晋景公病入膏(gāo)育(huāng),那躲在他身体里施病的两个童子就是他先前杀了的赵同与赵括吗?⑦(都出《左传》)难道没有听说过吴王夫差枉杀他的臣子公孙圣,丢弃在胥山,后兵败路过这座山,叫太宰去坟前呼喊公孙圣,太宰三呼而公孙圣三应吗?⑧(出《法苑珠林》)难道没有听说过越军祭伍子胥时,杯子刚一举动,酒就没有了吗?(出《吴俗传》)以上发生的这些事实,请问是在汉明帝前,还是在汉明帝后呢?吴季子说:骨肉躯体回归于泥土,这是生命的必然规律。如果是神识,就不是这样了。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应该了解了。

注:

①《史记》正义对殛鲧于羽山解释说:孔安国云,殛、窜、放、流,皆诛也。括地志云,羽山在沂州,临沂县界,神异经云,东方有人焉,人形而身多毛,自解水土知通塞,为人自用,欲为欲息,皆曰云是鲧也。鲧被杀变熊就可知了。

②《史记》卫康叔世家第七:初,襄公有贱妾,幸之,有身,梦有人谓曰:我康叔也,令若子必有卫,名而子曰元。妾怪之,问孔成子。成子曰:康叔者,卫祖也。及生子,男也,以告襄公。襄公曰:天所置也。名之曰元。襄公夫人无子,于是乃立元为嗣,是为灵公。意思是:当初,襄公有小妾,被襄公宠幸,怀了孕,梦见有人对她说:我是康叔,你如果有儿子一定是一个叫卫的人来投胎,可以取名为元。这个妾觉得很奇怪,就问孔成子。成子说:康叔是卫国的先祖。等到生下孩子后,是个男孩,报告给襄公。襄公说:真是上天的安排啊!把这个孩子取名为元。襄公夫人没有儿子,因此就立元作继承人,叫做灵公。康叔是周武王之弟,周武王死后,武庚在殷背叛周王朝,周公平叛后,把殷地及七族殷民分封给康叔,建立卫国。襄公之妾既不知道康叔,当然也不知道有卫,这就更说明她的梦境可信。

③《左传》庄公八年:冬十二月,齐候游于姑棼(fn),遂田于贝丘。见大豕,从者曰:公子彭生也。公怒曰:彭生敢见!射之,豕人立而啼。公惧,坠于车,伤足丧履。反,诛履于徒人费,弗得,鞭之,见血。意思是:冬季十二月,齐襄公在姑棼(fn)游玩,就在贝丘打猎。看到一头大野猪,随从说:这是公子彭生啊!齐襄公发怒说:彭生敢来见我!就用箭射它,野猪象人一样站起身啼叫。齐襄公害怕,从车上摔下来,伤了脚,丢了鞋。回去后,责令徒人费去找鞋,费找不到,齐襄公就鞭打他,打得皮开血出。公子彭生死于齐襄公与鲁国姜氏通奸之事。鲁桓公带姜氏到齐国,姜氏就与齐襄公私通,鲁桓公责怪姜氏,姜氏报告给齐襄公。齐襄公就设宴招待鲁桓公,宴后派公子彭生帮助登车,桓公死于车中。鲁国非难齐国,齐国就以杀死彭生了事。齐襄公荒淫,最后也死于内叛。(见《左传》桓公十八年)

④《墨子》明鬼下: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,杜伯曰:吾君杀我而不辜,若以死者为无知,则止矣;若死而有知,不出三年,必使吾君知之。其三年,周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,田车数百乘,从数千人,满野。日中,杜伯乘自马素车,朱衣冠,执朱弓,挟朱矢,追周宣王,射之车上,中心折脊,殪车中,伏韬而死。当是之时,周人从者莫不见,远者莫不闻,著在周之《春秋》。意思是:周宣王杀了他的臣子杜伯,而杜伯并没有罪。杜伯说:我的君主枉杀我,如果认为死后无知,那么就罢了。如果死后有知,那么不出三年,我就必定要让君主知道后果。第三年、周宣王会合诸侯在圃田打猎,猎车数百辆,随从数千人,人群布满山野。太阳正中时,杜伯乘着白车白马,穿着红农,拿着红色的弓箭,追赶周宣王,在车上射箭,射中周宣王的心脏,使他折断了脊骨,倒伏在弓袋之上而死。在这个时候,跟从的周人没有人不看见,远处的人没有不听到,并记载在周朝的《春秋》上。

⑤《左传》僖公十年:秋,狐突适下国;遇太子,太子使登,仆,而告之曰:夷吾无礼,余得请于帝矣。将以晋畀(b)秦,秦将祀余。对曰:臣闻之,神不歆(xīn)非类,民不祀非族。君祀无乃殄(tiǎn)乎?失刑乏祀,君其图之。君曰:诺。吾将复请。七日新城西偏,将有巫者见我焉。许之,遂不见。及期而往,告之曰:帝许我罚有罪矣,敝于韩。意思是:秋季,狐突到陪都曲沃去,遇到太子申生。太子让他登车作为驾车的人,告诉他说:公子夷吾无礼,我已经请求上帝并得到同意,准备把晋国给予秦国,秦过将会祭祀我。狐突回答说:我听说,神明不享受外族的祭品,百姓也不祭祀外族,您的祭礼恐怕会断绝了吧?而且百姓有什么罪?处罚不当而又祭祀断绝,请您考虑一下!太子申生说:好,我打算重心请求。过七天,新城西边将要有一个巫人表达我的意见。狐突同意去见巫人,申生就一下不见了。到时候前去,巫人告诉他说:天帝允许我惩罚有罪的人,他将在韩地大败。

⑥《左传》宣公十五年:初,魏武子有嬖妾,无子。武子疾,命颗曰:必嫁是。疾病,则曰:必以为殉。及卒,颗嫁之,曰:疾病则乱,吾从其治也。及辅氏之役,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夜梦之曰:余,而所嫁妇人之父也。尔用先人之治命,余是以报。,意思是:当初,魏武子有一个爱妾,没有生儿子。魏武子生病,分咐魏颗说:等我死去以后,一定要嫁了她。病危时,又说:一定要让她殉葬!等到魏武子死后,魏颗把她嫁了,说:病重了就神志不清,我听从他清醒时候说的话。等到魏颗打辅氏这一仗时,魏颗看到一个老人把草打成结遮拦敌将杜回,杜回绊倒在地,所以就俘获了秦国这个大力士。夜里梦见老人说:我是你所嫁女人的父亲,你执行你先人清醒时候的话,我以此作为报答。

⑦《左传》成公十年:晋候梦大厉,被发及地,搏膺而踊,曰:杀余孙,不义。余得请于帝矣!坏大门及寝门而入。公惧,入于室。又坏户。公觉,召桑田巫。巫言如梦。公曰:何如?曰:不食新矣。公疾病,求医子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彼,良医也。惧伤我,焉逃之?其一曰: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医至,曰:疾不可为也。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公曰:良医也。厚为之礼而归之。六月丙午,晋侯欲麦,使甸人献麦,馈人为之。召桑田巫,示而杀之。将食,张,如厕,陷而卒。意思是:晋景公梦见一个厉鬼,披着长发拖到地上,捶胸跳跃,说:你杀了我的子孙,这是不义,我请求为子孙复仇,已经得到上帝的允许了!厉鬼毁掉宫门、寝门走了进来。晋景公害怕,躲进内室,厉鬼又毁掉内室的门。晋景公醒来,召见桑田的巫人。巫人所说的和晋景公梦见的情况一样。晋景公说:今后怎么样?巫人说:君王吃不到新收的麦子了!晋景公病重,到秦国请医生。秦桓公派医给晋景公诊病。医生还没有到达,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儿童,一个说:他是良医,恐怕会伤害我们,往哪儿逃好?另一个说:我们躲到肓的上边(膈上面有一层薄膜叫做肓),膏的下边(心下面有一小块脂肪叫做膏),拿我们怎么办?医生来了,说:病不能治了,病在肓的上边,膏的下边,灸不能用,针达不到,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列了,不能治了。晋景公说:真是良医生啊!于是就赠送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。六月初六日,晋景公想吃新麦子,让管食物的人献麦,厨师烹煮。景公召见桑田巫人来,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,然后杀了他。景公将要进食,突然肚子发胀,上厕所,跌进厕所里死去。

⑧《法苑珠林》卷第六十七:吴王夫差杀其臣公孙圣,而不以罪。后越伐吴,吴败走,谓太宰噽曰吾前杀臣公孙圣,投之于胥山之下,今道当由之。吾上畏苍天,下惭于地。吾举足而不进,心不忍往。子试唱于前,若圣犹在,当有应。噽乃向余坑之山呼曰:公孙圣!公孙圣即从上应曰:在!三呼而三应。吴主大惧,仰天叹日:苍天!苍天!寡人岂可复归乎吴主?遂死不反。意思是:吴王夫差杀了他的臣子公孙圣,并不是因为公孙圣有罪。后越攻打吴,吴王败逃,对太宰(官名)噽(pǐ)说:我过去杀了臣子公孙圣,投尸于胥山之下,现在我们路过这里,我深感上畏苍天,下面对不起地下魂灵,已经走不动了,内心不安,不敢前去。请你到山前喊公孙圣,如果公孙圣的魂灵还在,就会有回应。噽就向山前留下来的坟坑呼喊:公孙圣!公孙圣就在上面答应,在!三呼而三应。吴王非常恐惧,对天长叹说:苍天!苍天!我难道还能回去再做吴王吗?就死在这里再也没有回去了。

问:忠臣孝子,自然应当千古不灭。帝君一十六世轮回转世,本来不值得怀疑。至于庸夫俗子,一旦死了,魂魄就散了,怎么能够永世长存呢?

答:六道众生外形有大小灵愚,他们的本性并没有大小灵愚。如果一做凡夫,就马上磨灭了,那么帝君邛池转世时,不过是寸长的小蛇罢了,人散得快的没有可超过它了,为什么今天还有帝君呢?

(补充)不同的因果造成不同的命运,六道众生面目不同,智愚悬殊,正是前世因果造成。否则,同是爹娘所生,为什么命运不同呢?就是行菩萨道,积德行善。帝君以一十七世现身说法,正是为了说明这个大问题。

问:普遍地查阅历史记载,确实有三世因果的事实。但是最近看了《朱子小学》①,说死人躯体既然腐朽消灭,神识也就飘散了。因此就产生疑惑了。

答:《小学》所引范仲淹②的话说:一人独享富贵却不去周济他的亲族,来日怎能有脸会下的祖宗啊!朱子引用在这里,应该也算朱子的话吧?

客答:应该算朱子的话。

答:但是既然说形灭神散,还有谁羞见祖宗呢?并且祖宗也散灭,谁又能见到这不周济亲族的人呢?前后所说,自相矛盾。吃果子应该除去它的核,吃肉应该除去它的骨。你读《小学为什么偏偏取了它的骨来吃,它的核来吞呢?况且尧舜周孔,才是儒家的泰斗。《尚书》说:祖先、亡父的灵魂降临了!③周武王得了重病,周公向太王、王季、文王祷告,请求替代,说:我柔顺巧能,多材多艺,能侍奉鬼神。④孔子弹琴与文王相会⑤,在梦中常看见周公⑥。清清楚楚他说明了前人没有散灭。如果认为先儒的话应该相信,那么尧舜周孔的话就更应该相信。如果尧舜周孔都不值得信了,那么哪里还会有先儒呢?况且人死如果真的散灭,那么先儒虽有德行,今天也在散灭之中。春秋两次祭祀,就不需要了。如果现在还实行春秋两次祭祀,那么散灭的说法对于后人已不相信了,你又怎么以理服天下后世呢?孟子读《尚书》武成一篇,所取的都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⑦,何况《小学》?

注:

①古代儿童教育课本,宋朱熹、刘子澄编。共六卷,分内外篇。内篇包括《立教》、《明伦》、《敬身》、《稽古》,外篇包括《嘉言》、《善行》。朱子即是朱熹,是一代理学家,他的理学有很高的道德境界,实来源于禅宗的启悟,但他以继承孔孟之道为己任,有排除佛老的言论,实则另立一派,其理论自然有矛盾之处。

②北宋范仲淹(989一1052)谥文正,能够在历史上谥为文正的只有那么几个人,必须有很高的名望和德行,文治武功都要有所建树。范仲淹一生清正廉洁,做了很多好事,是够得上这个称号的。他少时贫困力学,出仕后有敢言之名。仁宗天圣中任西溪盐官,修建捍海堰,使大量土地不受海潮淹没,后世称为范公堤。宝元三年(1040)西夏攻延州,他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,改革军制,巩固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)任参知政事,建议十事,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,注意农桑,整顿武备,推行法制,减轻徭役。虽然他的政治理想最终没有实现,但他的那种先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(见其作品《岳阳楼记》)的爱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往直前为国捐躯。范仲淹本来就是一位佛教居士,他的一生正是菩萨精神的体现。

③《尚书》虞夏书益稷(j):夔(ku)曰:夏击鸣球、搏拊、琴、瑟,以咏。祖考来格,虞宾在位,群后德让。下管鼗(to)鼓,合止柷(zh)敔(yǔ),笙镛以间。鸟兽跄跄,《萧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。意思是:夔说:敲起玉磐,打起搏拊,弹起琴瑟,唱起歌来吧。祖先、亡父的灵魂降临了,前代帝王的后裔,我们舜帝的宾客就位了,各个诸侯国君登上了庙堂互相揖让。庙堂下吹起管乐,打着小鼓,敲柷作作为演奏乐曲的开始,笙和大钟交替演奏,敲敔作为演奏乐曲的结束。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,韶乐变换演奏了九曲以后,扮演凤凰的舞队成双成对地出来跳舞了。

④《尚书》周书金縢(tng):史乃册,祝曰:惟尔元孙某,遘厉虐疾。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,以旦代某之身。予仁若多考,多材多艺,能事鬼伸。乃命于帝庭,敷佑四方,用能定尔子孙子下地。四方之民罔不祗畏。呜呼!无坠天之降宝命,我先王亦永有依归。今我即命子元龟,尔之许我,我其以壁与圭归俟尔命;尔不许我,我乃屏璧与圭。意思是:史官写了策书,祝告说:你们的长孙姬发,遇到了危急凶恶的病。假使你们三位先王在天上现有助祭的职责,就用我姬旦来代替姬发的身子吧!我柔顺巧能,多材多艺,能待奉鬼神。你们的长孙不如旦多材多艺,不能侍奉鬼神。他刚被上帝那里任命,遍有四方,因能安定你们的子孙。天下的老百姓没有不敬畏他。唉!不丧失上帝降给周国的宝贵使命,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所归依了。现在,我来听命于大龟,假使你们允许我的请求,我就拿着壁和圭回去等待你们的命令;如果你们不允许我,我就收藏壁和圭,不敢再请了。因为周公舍身至诚祈祷,所以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。

⑤《史记》孔子世家第十七:孔予向师襄子学弹琴,一连十天没学新曲子,师襄子说:可以学习新曲子了。孔子说:我已经熟悉曲子了,但还没有掌握弹奏的要领。过了些时候,师襄子说: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要领,可以换新曲子了。孔子说:我还没有体察出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人。过了些时候,孔子肃穆深思,随后又心旷神恰,显出视野宽广、志向高远的神态,说:我体察出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:他皮肤黝黑,身体高大,目光明亮,高瞻远嘱,好象统治四方诸候的王,除了周文王,谁能够如此呢!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拜了两拜,说:我老师原来说过,这曲子叫做《文王操》。

⑥《论语》述而第七:久矣!吾不复梦见周公。

⑦《孟子》尽心章句下:孟子曰: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。吾于《武成》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仁人无敌于天下。以至仁伐至不仁,而何其血之流杵(chu)也意思是:孟子说:完全相信书,还不如没有书。我对《尚书》武成一篇,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。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。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,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,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?

问:神识不灭,还会,我已经听到指示了。如果说人转生为兽,兽转生为人,我就难相信了。

答:外形随着内心变化,一念仁慈,就转生人天道,一念凶恶,就投胎做鬼畜。善恶既然互相夹杂在一起,所以人兽变化也就没有固定了。如果人一定是人,兽一定是兽,那么初分人兽时,不是太不公平了吗?有人问一位僧人说:人的身体为什么直走?兽的身体为什么横走?僧人回答说:因为人的前世心直,所以今世的身体就直;因为兽的前世心横,所以今世的身体就横。因为心直心横,顷刻间变化,所以变人变兽,互相颠倒,没有固定的了。又因为人有惭愧的心,所以人有衣服;兽没有惭愧的心,所以兽就没有衣服。又因为人有福报,所以随冬夏季节更递而更换冬衣和夏衣;兽因为没有福报,所以不管遇冷遇热,都是一身羽毛。又人在前世常说善语、慈和语、利益语、诚实语、尊敬信仰语,因此今世随心所想,口中能够清清楚楚说出来;兽在前世,常说恶语、妄语、揭露别人隐私语、斗争结怨语、是非语、谤佛谤法语、不信因果语,因此今世有口无言,即使饥渴待死,,也无法讨食,白刃刺心,也不容申辩。(这也是推究事物原理的学问)

(补充)六道轮回,唯心所造。一念不善,即堕恶道,勤修十善,即生人天。因此修心向善,才能不造恶业,即不堕轮回。人兽不同全在心念区别,如果此生念念是恶,身虽未转,心已先转,人面兽心,情同禽兽,何能不变畜生!

未尝虐民酷吏(从来没有虐待人民危害下吏)

(发明)从这里到上格苍穹都是帝君自说一十六世以来功行,为教诫人们预设伏笔。下面六句是自己这样,然后要求大家都这样;这一句是自己没有这样,然后要求大家也不要这样。老百姓尊称吾,好象父母,虐待使唤他们,就是不仁。下吏们事奉我,就象君长,危害酷待他们,就是不义。虐待的意思,并不一定就是严厉的法律和刑罚。或者征取钱粮没有好办法,或者气势凶凶、横眉怒目、用度过量,或者凶荒之时不向上速报,或者堵塞人民的苦衷、隐情,不使上面知道,或者判断狱讼不公平,或者株连多人,使无辜受累,或把小事化为大事,或限定今天就改却拖延到以后。凡属这类事情的,用帝君的话来说,都是虐待。残酷的意思,并不一定就是任意鞭打,或者趁小小的过失而勒索,或者因一时的过失而加重责罚,或者凭一时喜怒而役使不平均,或者听信谗言蜚语、浮夸之词而凭主观意志随意奖罚,或者出远门而兴师动众,或者驱使下人,而不了解体谅他们饥寒。凡属于这一类事情的,用帝君的后来说,都是残酷。唉!当权如果不行方便,就象入宝山空手回来。一十七世以来,帝君从来没有做过的,不正是虐待与残酷这两个方面吗?下附征验之事(一则)酷虐邑令,改过自新

帝君说:蜀的牛鞞(b)邑令公孙武仲,治邑非常廉洁,但是待人不宽恕,左右的小吏只要有小小的差失,就要受到鞭苔。治邑过了一年,没有一个小吏有完整的皮肤,小吏们都很有怨苦。资水邑令赖恩,本性贪吝,经常索取贿赂,日用饮食,都取自百姓。放纵下吏勒索,人民非常痛苦。我因为这二邑吏民遭受残害,于心不忍,就变化为蜀郡丞长孙义,在各邑巡视,体察民风民俗,揭发武仲虐吏、赖恩酷民罪状,二令叩头请求免罪。我警戒教导他们,过了不久就隐去不见了。以后大家知道了郡丞当初并没有巡视各邑,这两个邑令都认为是神来降世点化,因此武仲改为忠恕,赖恩也变廉洁了。

(按)帝君忧虑别人酷虐如此心切,那么他自己怎么对待吏民就可知了。读蒋莘田先生居官慎刑条,字字是良药。当官的人应该刻在内衙屏墙上,早晚过目,永作韦弦①(规劝),功德无量。

注:①韦弦:《韩非子》观行:西门貌之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,董安于之心缓,故钦佩弦以自急。韦,柔而韧;弦,紧而直,亦作絃。佩带韦弦,以随时自警己所不足。后因用指有益的规劝。《》魏刘廙传:且韦絃非能言之物,而圣者引以自匡,臣才智阇浅,愿自比于韦絃。《文选》南朝粱任彦升昉(fǎng)王文宪集序:孝友之性,既伊桥梓;夷雅之礼,无待韦弦。

救人之难

(发明)苦难有多种,简要来说有七种:一水、二火、三官非、四盗贼、五刀兵、六饥谨、七疾病。受水火之难的;把他从水火中拉出来;官司有冤的,就为他平反昭雪;遭盗贼刀兵之灾的,就让他脱离这种险境;饥荒歉收之时,多施财物去救济;疾疫流行,恶病缠身,就多施医药去救济。救苦救难都要诚心诚意,发自内心,看见别人的苦难就好象是自己的苦难,想尽办法,尽己财力,使救难的念头十分圆满才罢休。但是,苦难降临才去救济,这种救济之力就很有限度,是外在有形的救济,正如孔子所说审理官司的能力,我和别人差不多。①有一种最根本的办法,就是断除苦难的起因,没有起因自然就没有后果了,这样去解救人民苦难,他的功德就远远超过那种治标不治本的有形救济,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要使社会上没有官司可打才好啊!②为什么呢?人的患难都是以前造的恶业所引起,今世不种苦因,来生自然没有苦果。如果能够劝人不造杀生、偷盗、淫乱、妄语的罪业,那就等于救人无穷的苦难了。因此,救难于已成事实之时,所救就非常有限;救难于未成事实之时,所救的力量就无穷无尽;救难于已成事实之时,是一般人的善行;救难于未成事实之时,是菩萨的修持。两种并行不背,才能彻底解除众生的苦难。

注:①、②《论语》颜渊第十二:子曰:听讼,吾犹人也。必也使无讼乎!意思是说:孔子说:审理官司的能力,我和别人差不多。一定要使社会上没有官司可打才好啊!

(补充)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解救人生苦难最根本的方法,字字珠玑,发人深省。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菩萨害怕造恶因,所以他永断恶因,不入轮回。众生因名利驱使,忘乎所以,不怕造恶因,等到恶果降临,悔之晚矣!所以救众生出苦难,要从断除恶因入手,才能永断苦果。忘羊补牢,未为晚矣。一旦觉悟,不再造恶业,永断恶果,即入菩萨修持境界了。

附征事(二则)奇冤立判

帝君说:龟山下面有个叫做何志清的,生有二子,大的叫做无方,小的叫做良能。大的娶侯釜的女儿,过了一年,侯釜得病,嫁在何家的女儿请求回去,与丈夫一同前往,但是忘记了想要拿回去的金镮,正在路上犹豫的时候,良能拿着金镮到了,并且说家母也有病,希望哥哥快回去。兄就嘱托弟弟送嫂嫂回去,自己回家看望母亲。叔嫂走了一会儿,嫂嫂说:我家没有几里就到了,怎能还麻烦叔叔相送!于是良能也回去了。但是这天夜里侯家等了一整夜,女儿竟没有回家。第二天早晨到路上去等候,看见女儿死了没有头。侯釜因为良能送物的原故,就怀疑良能逼嫂不从杀害了她,于是向本地官府告状,良能受不起刑罚,只能被迫认罪,马上就要处决了。在这个时候,龟山神艾敏把冤情向我报告,我仔细一了解,原来是那天晚上有强贼牛资,与妻毛氏吵架,路上遇到侯氏,就抢劫她,威逼她就范,杀了毛,拿侯的衣服换了毛的衣服。毛与侯的年纪相似。牛资砍下毛的头藏起来,把她的尸体伪装成侯的样子抛弃在路上,暗地里把侯氏抢回,因此人们都不能知道其中原由。我就追回毛的魂,附到牛资身上,借牛资的口讲毛氏的话,一番陈述案情大自。于是牛资被当众处决,侯氏也回到侯家,良能的冤情也得伸了。

(按)人的肉眼只能看见人的身体,鬼神不受肉体限制就能看见人的内心。因此世间法律制裁有冤枉,但阴间有神灵掌管,罪责难逃。

(补充)肉眼难辨,天眼难逃。天眼即是今天人体科学所提的特异功能,它具有遥视功能,透视功能。佛教把特异功能分为五眼六通等。三界之中,层次越高,特异功能就越高。处于另一时空的鬼神就具有人类没有的许多功能。故瞒得了人却瞒不了神,举头三尺有神灵,不可不慎。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,有阳必有阴,有正必有反,这是字宙的客观规律。阳由粒子物质组成,阴则由非粒子组成。爱国斯坦相对论认为当物质运行速度超过光速就进入阴性世界。宇宙速度,什么最快?意念力也。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,必然进入阴性世界,故牛顿最后皈依上帝也就不难理解了。当科学进入阴性世界,自然界许多不解之谜都将真相大白。

除暴佑良

帝君说:北郭富室智全礼,二月仲春的时候,全家大搞祭祀,一家人喝得大醉。暴徒王才趁机抢劫,捆缚男女九人、婢妾七人,只有全礼的妻子与二女舜英、舜华没有捆缚,二女抱住母亲哭泣,王才想要威胁她就范,幼女骂道:饿贼侵犯我家,,张神君知道你了!话刚说完,他家的司命神崔瑄与智家祖先都来向我告急,我立即派遣功曹辅兴领阴兵百人去处理这件事。于是全礼一家人,绳索自然解开,一齐抓住了强贼,向郡首报告,王受了极刑。

(按)王才之所以敢于抢劫,是因为全家尽醉罢了。全家之所以尽醉,一定是因为全礼先已自醉。假使主人清醒不乱,那么家中大小还会警惕,怎么会引来外面的侵犯呢?引以为戒啊!主人不可不常清醒。没有正知,那么六种劫功德贼(眼耳鼻舌身意)会各自引来暴徒(色声香味触法),自己抢了自家珍宝了。单单全礼一家是这样吗?

济人之急

(发明)急与难不同,难以遭遇来说,急以财物来说,世人以财为命。对于生活所需,莫急于衣食;对于疾病来说,莫急于医药;有的人家,就以婚嫁为急;遇上死人的,就以丧葬为急。一定要随力随势去周济,这样才能算救济。孔子说:大道实行的时候,天下为公。因此人们不单单是以自己的亲人为亲,而是以自己之亲推及别人之亲;人们不单单是以自己的儿子为子,而是自己之子推及别人之子。又说:人们都不会随意把财物丢弃在地上,也不会私藏而独自享受。竭尽自己的全力办事,并不是为自己。①大家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,那急难虽别人却不敢看作是别人的急难,而直接看作是自己的急难了。真正把别人的急难看成是自己的急难,那么这个人生生世世就不会遇上急难。陈几亭说:谚语说富人是财主,即是说他有主持财物的权利。家业虽然不能败落,但是必须根据自己的力量去周济别人。现在那些多财物的人,都被财物主宰。能够爱惜财物但又能用到地方,这才是真正的财主。只是吝惜舍不得用到急需的地方,那就是守财奴了。《优婆塞戒经》说:如果用衣服布施,就会获得上等妙身的果报;如果用饮食布施,就会获得无上大力的果报;如果用灯光布施;就会获得净妙眼睛的果报;如果用车马布施,就会获得身受安乐的果报;如果用住房布施,就会获得所需无缺的果报。又说:如果给妻子奴婢衣食,并生怜悯欢喜心,未来将获得无量福德。如果看见田仓中有鼠雀吃谷米,生怜悯欢喜心,也将获得无量福报。

注:①《》礼运: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。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,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,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而不作。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。征事(一则)贫者富贵,富者贫因

帝君说:蜀帝刚刚建国,年岁遇上大饥荒,巴西一带特别严重,有个富农叫罗密,积存谷五千多斛(h)①,闭门不粜。有位义士叫许容,用尽家产,赈济贫困,力不能相继,整夜烧香,祈祷上天护佑。邑神来和孙来告诉我,我报告给上帝,上帝有旨命取罗的谷撒放给群众。我就派风神刮大风,刮进罗家屋里,谷随风转,搬上天空,撒往各处,成色成团降落下来,邑中人都吃得饱了。罗所积聚的谷,一天就落完了。邑人被许的恩德所感动,常常去酬谢他,对罗就幸灾乐祸,拍手称快。蜀帝任命许容做邑佐,罗密一听到这件事,就上吊了。

注:①斛,量器名,古时以十斗为斜,后来又以五斗为斛。

(按)这就是游戏的事情,以神的神通来为百姓造福。这件下谷雨的故事,虽因帝君启奏而成,但这种游戏神通,上帝常常运用。姑且记录卢至长者的故事,以备参阅。

天竺国有个老头叫卢至,虽是大富户,可他却是个吝啬鬼,妻子儿女及奴婢受尽了苦。有一天遇上佳节,他偷偷拿了四文钱出去买酒食,到荒坟中吃喝。因为卢至平时从不喝酒,今天一喝就大醉,高声唱道:我今庆佳节,畅饮大欢乐,超过北天王,又胜天帝释。帝释听到了,笑道:这个人吃喝,只不过四文钱,就说他的快乐超过我了,我应当想个办法恼他一恼,让他头脑放清醒些。于是就变化成卢至,到他的家说:我以前薄待了你们,只因为有吝啬鬼随身。庆幸今天出游,脱离了这个鬼。所以现在回来宣布,你们从今以后可以随意拿取家中财物。说完就把家中库藏全部打开,赐给家人。又告诉他们说:这个吝啬鬼的样子很象我,过了一会儿就会来,你们应当把他赶出去。如果放他进来、我又会变得象原来一样吝啬。家人们满口答应。过了不久卢至酒醒回家,就被守门人驱赶。急忙喊妻子儿女,妻子儿女也各各拿着棍子来赶他。卢至非常害怕,哀诉亲友,亲友把他送回来。妻子儿女们都说:他是吝啬鬼,你们怎么能相信他!亲友看见家中的卢至,神态自在,也出来骂道:你确实是吝啬鬼!卢至有口难辩,就借一匹绢,去献给国王,想要诉冤。看门人不准进去,卢至就大喊:我要进贡!我要进贡!国玉呼他进去,卢至想要献绢,两腋忽然夹紧,使尽平生力气,才伸出手来。帝释马上把绢变成一束草,卢至非常惭愧。国王笑道:我不要你的绢,有冤可快讲来。卢至含泪哭诉。国王命令家中卢至及妻子儿女同来对质,看见两个卢至至的声音相貌,完全相同。叫两个卢至脱下衣服验痣,不能分辨。又叫两个卢至写出生平最隐秘的事情,字迹与内容没有分别。国王叹道:凡夫肉眼,这样容易迷惑,吾应当去问释迦牟尼佛。于是带着两个卢一同走到祇洹。佛就喊变化的卢至,帝释于是忽然现出天帝原形。国王见是帝释,投身就拜。因此就要把真卢至打发回去。卢至说:我即回家,财物已散。帝释说:你肯布施,库藏就会完好无缺。卢至怒道:我只信佛,不胜帝释!佛说:你只管放心回去,帝释的话没有错误。卢至回去,看见库藏毫无所损,喜出望外。因此他慢慢就实行布施,没有以前那种吝啬的样子了。

(补充)这个故事出自《卢至长者因缘经》,《法苑珠林》卷七十七有详细记载。佛在世时,舍卫城中有个卢至长者,家有巨财而吝啬,穿破衣,吃糠菜,常被别人讥笑。遇一佳节,城中人都张灯结彩,饮食歌舞,卢至回家,打开宝库,取出五钱。心想如果在家吃,就有母妻眷属,分不了。因此就周两钱买麦粉,两钱买酒,一钱买葱,再在家中取盐一把,出城外到一树下准备吃。因见鸟兽多,恐怕会来抓取,就躲到野坟中间,等到猪狗都逃走了,他就在酒中和上盐、麦而饮。一时大醉。以后就出现上面故事中那一幕。若见详情,请读原作。

悯人之孤

(发明)痛苦啊!天下那些无依无靠、孤苦零丁的人。过去父母健在时,也曾得到他们的恩宠,细心照顾,反复顾视①,爱如掌上明珠。也曾抱着、背着、牵着,搀扶、带领,唯恐儿子不长寿。谁会料想中途丧亲,骨肉分离!这是九泉之下最为痛苦遗恨的人啊!唉,人只有有推己及人的念头,才会正直忠恕②。假使我的子女孤苦零丁,忽然有仁人君子扶持关心他们,吾的之情会怎么样?反之若有凶暴恶人欺侮、虐待、羞辱他们,我的痛恨之情又会怎么样?因此说:不忍之心,人皆有之。通晓之其中的道理,就是仁。少失父母,应该是孤儿了;推而论之,外无叔伯,内少兄弟,都是孤;家道衰落,福报浅薄,年老还没有儿子③,都是孤;一人在外做官,从事商人的职业,寄身他乡,也是孤。甚至道高得毁,修德受谤,也是孤。孤的内容既然很广,怜悯的地方也就很多。举帝君例子一个,可以说明其中的一些内容。

注:

①顾复,《诗》小雅蓼莪(liǎo):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拊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《笺》注:顾,旋视也;复,反覆也。意思是父母育子,反复顾视。后因就以顾复喻父母养育之恩。

②忠恕,《论语》里仁:曾子日: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朱熹注:尽己之谓忠,推己之谓恕。而已矣者,竭尽而无之辞也。忠要求积极为人,如为人谋而下忠乎?(《论语》学而)己欲立立人,己欲达达人(《论语》雍也)。恕要求推己及人,如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(《论语》卫灵公)。忠恕是孔子思想的基石,是实践仁的方法。

③晋武帝时李密作《陈情事表》说:臣少多疾病,九岁不行,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,既无伯叔,终鲜兄弟,门衰祚薄,晚有儿息。意思是我小时候多病,九岁不能行走,孤苦零丁,一直到成年,既没有叔伯,又没有兄弟,家衰福薄,很大了还没有儿子。武帝看完《陈情报》后,给他奴婢二人,并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。下附征事(一则)慰友重泉

帝君说:师氏韦仲将,与我是同事,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好朋友。他死后没有儿子,只有女儿五人,孤苦无依,我就帮助三个大女备礼出嫁,另两个小的,寄养在司谏高之量家,长大后嫁给然明、楙阳为妻。

(注)孤儿失家,还可以说;孤女失家,更应该怜悯。韦氏太幸运了,获得了这样的好朋友!然明与楙阳是帝君的两个儿子,后生于西晋,作谢东山的儿子,唐相张九龄①、宋相张齐贤、司马光②都是他们的后身。

注:

①张九龄(678-740),唐玄宗时大臣,诗人。韶州曲江(广东)人。长安进士,任右拾遗,迁左补阙。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与应举者,常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,时称平允。开元21年(733)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主张不循资格用人,设十道采访使。玄宗怠于政治,他常评论得失。开元24年为李林甫所谮(zn,说坏话诬陷别人)罢相。

②司马光(1019-1086),北宋大臣、史学家。陕西夏县(今山西)人。宝元进士。他立志垢撰通志,作为统治者的借鉴。神宗赐名为《》。政见与王安石相左。哲宗继位,高太皇太后听政,召他入京主国政,为相八个月病逝。

容人之过

(发明)孔子说:抨击那些过错,不要去指责某人的过错。又说:责备自己很重,责备别人很轻。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想要人自己寻找自己的过错罢了。自己寻找自己的过错,就会时时反省自己,没有时间去指责别人了。人有有心的过错,有的过错。无心之过容易宽恕原谅,有心之过就难以容纳得下了。但是有志于道德修养的人,偏偏要从那些有心地方下手去容纳别人的过错。有心的过错尚且能容忍,何况无心的过错!事情发展到无可容忍的地方,却强迫自己忍耐,确实是件难事。但是不可不强迫,强迫的办法是什么呢?一是原谅对方无知。天下大抵平凡人多,怎么能用圣贤的标准去责备对方,这是自己不明智,原因在自己。二是怜悯别人寿短。人在世间,好象白驹过隙,过一天就少一天,正如囚犯押往刑场,步步近死,怎么能不对这种人生冷悯!三看作为良药。过错怎么发生,自己难于发现,今见不贤,才能反省自己,不贤的人正是我的老师,我怎么还能与老师较量呢?常常心存以上想法,就能容忍别人的一切过错了。因此,不能容忍之前,心情常常急躁;已经忍耐下来后,怒气自能平息。心躁,则前途荆棘满地,虫蚁也足以挡路;气平,则胸无城府,即使是吴越互相为敌,也可同舟共济。如果不能容忍别人,就一定会与对方相斗,要求别人没有过错,但对方的过错反而更多。如果能够容忍别人,就会使自己惭愧反省,不求对方没有过错,而对方的过错也自然少了。因此说:见人不是,诸恶之门;见己不是,诸善之门。

注:

①白驹过隙:驹,少壮的马;过,越过;隙,缝隙。《庄子》知北游:若白驹之过郄(隙)。意思是象少壮的马在细细的缝隙前飞快地跑过,后形容时间过得很快。

②城府,比喻心机深隐难测。《文选》晋干令升(宝)晋纪总论:(司马懿)性深阻有如城府,而能宽绰以容纳。《宋史》三四一傅尧俞传:尧俞厚重寡言,遇人不设城府,人自不忍欺。后称人胸怀坦白为胸无城府,反之则称深于城府。

下附征事(一则)举不避仇

帝君说:先父之所以死(被周厉王放逐),是因为南风成毁谤中伤,满朝都知道这件事。杀父的痛恨,我从来没有忘记。以后风成死了,他的儿子温叔,很有才能并且贤良。韦师氏曾对我说:风成的儿子,勤奋学习,从不满足,讲话符合礼法,当今贵族于弟中没有他这样杰出的人。天命难测,竟没有意料到风成会有这样一个好儿子!我与风成虽有不共戴天之仇,但听到他的儿子的善行,心里非常爱慕高兴。我升为大夫,保氏职位缺人,就推荐温叔任这个职务,并且自始至终帮助他做好这个职务。

(按)鲧(gǔn)虽然没有治好洪水,被放逐而死,他的儿子禹却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事业。杀了弟弟管叔和蔡叔,周公披肝沥胆辅佐成王。帝君不因为父亲被害的原故,就使国家失去良臣,贤人屈居下辈,这才是真正的孝啊!

我读《礼记》,里面有父亲的仇人,不能与世共存的话。再读佛典则有一切怨仇都不能报的话。两种说法似乎相反,而实际上各有高深的道理。儒家以眼前来说,如果不思报父仇,那么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,这种不共戴天的心,正是的流露。佛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,看见前世的父母其数无量,与父母为仇的人其数无量,就是父母与父母互相为仇人的也其数无量。这么多人不共戴天,关系又这么复杂,怎么能够一一相报?况且今天多一仇杀,白白地连累父母又多增一个怨家。所以看破幻缘假相,暗忍不报,也是真正的孝心。例如武王伐纣,太公带兵征战,伯夷则拦马强谏,两个人有如水火。但孟子说:二者是天下的大老?未曾轻率地划分优劣。如果把儒佛异同的地方,融会贯通,那么越读佛书,则儒理越精了。帝君想要人们广泛推行三教,道理就在这里。

(补充)中国号称礼义之邦,中华民族是强调忍让的民族,中国文化的精神是非暴力主义精神。孟子强调用非暴力精神统一天下,仁义遍布天下。他说: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,免凭周武王这样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,怎么会流血那么多,连作战的杵都能飘起来了呢?(《孟子》尽心章句下)因此,对于那位拦马强谏的伯夷就极其赞美,说:伯夷,眼睛不去看不好的事物,耳朵不会听不好的声音。不是他理想的君主,不去侍奉,不是他理想的百姓,不去使唤。天下太平,就出来做事,天下昏乱,就退居田野。在施行暴政的国家,住有乱民的地方,他都不忍心去居住。他认为同无知的乡下人相处,好象穿戴着礼服礼帽坐在烂泥或炭灰之上。商纣王时候,他住在北海边上,等待天下清平。所以听到伯夷的名字的人,贪得无厌的心就会廉洁起来,懦弱无能的人也会树立志向。故孟子说:伯夷是圣人之中清高的人(《孟子》万章章句下)。

广行阴骘上格苍穹

(发明)上文未尝虐民五句,都是帝君所做的阴德,不胜枚举,就以广行二字来概括。阴骘,洪范蔡注释为默定,与这句话的意思不相符合,似应当作阴德解释。苍穹,指天。苍说它的色,穹说它的高。如果根据日天子身衣宫殿来说,那么苍应当是青琉璃色。如果根据忉利天的形状来说,那么穹地八万四千由旬(长度,古说三十里、四十里、五十里、六十里不等)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书单推荐: 末日与丁诺黎 体术之拳破九天 变身之武侠到神话 世子夫人总想跑路 神级次元聊天群 非魂 快穿:宿主有点不正常 赠你一袭婚纱 开局就有系统 你在高原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