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电子书
会员书架
首页 > 恐怖小说 > 不得以扶乩坏乱佛法(文白对照) > 印光大师:安士全书白话解

印光大师:安士全书白话解(1 / 2)

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我是异界大地主  大唐第一莽夫  反穿越大时代  二次元的完美生物  邪祟  我真想有个好辅助  永恒星君  射一片天下  妙手心医  网恋渣了星际元帅后我跑路了 

<imgalt/>

重刻《安士全书》序一:淫杀二业,乃一切根本。最难断者惟淫,最易犯者唯杀。二者之中,淫则稍知自爱者,犹能制而不犯。然欲其意地清净,了无丝毫蒂芥者,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,方能之耳!余则爱染习气,虽有厚簿不同,要皆缠绵固结于之中,从劫至劫,莫能。杀则世皆视为固然,以我之强,陵彼之弱,以彼之肉,充我之腹,只顾一时适口,谁信历劫酬偿?《》云:以人食羊,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,如是乃至十生之类,死死生生,互来相噉,恶业俱生,穷未来际。古德云:欲得天下无兵劫,除非众生不食肉。又云:欲知刀兵劫,须听屠门半夜声。既有其因,必招其果。不思则已,思之大可畏也!

淫和杀二种恶业①,是一切众生生生死死在②的根本原因。最难断除的是淫,最容易犯的是杀。在这两种恶业之中,只要稍微懂得自爱的人,淫业还能控制不犯。但是,想要心里彻底清净,没有一丝一毫的欲念,只有断惑证真③的阿罗汉④能够做到啊!其他人虽然贪爱污染习气有深浅不同,但都因习气纠缠熏染,故⑤来得不到解脱。杀业则世上认为本来就是这样,凭借自己的强大,侵犯弱者,用众生的肉,满足自己的口腹,只顾一时的快活,谁相信无量劫以来改头换面互相酬报?《楞严经》说:因为人吃羊,所以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,互相吞吃,以至于十种⑥都是这样,生生死死,互相吞杀,无穷,恶业恶习与生俱来,穷尽未来,永无休止。古时候的大德说:如果想要知道世上战争的原因,那就请去听听屠宰场里半夜里的叫声。既然造了的因,必然要得被杀的果。不去考虑就不知道,一去深思才知道杀生实在可怕啊!

注释:

①众生一切思想行为,都叫做业。好的思想行为叫做善业,坏的思想行为叫做恶业。

②指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。

③断除一切贪瞋痴等,证悟宇宙的真理。

④是四圣法界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)中声闻乘的最高果位,有三义:一、杀贼、杀尽烦恼之贼;二、无生、解脱生死不受后有;三、应供,应受天上人间的。

⑤梵语劫簸的简称,译为大时或时分,指通常年月日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。

⑤指胎、卵、湿、化、有色、无色、有想、无想、非有想、非无想。

印光大师重刻《安士全书》序二:安士先生,恭禀佛敕,特重哀愍,因著《欲海回狂》以戒淫,《万善先资》以戒杀,征引事实,详示,切企举世之人,同怀乾父坤、母民胞物与之真心,永断伤风乱伦,以强陵弱之恶念。又欲同人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因将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详加注释,俾日用云为,居心行事,大而治国安民,小而一言一念,咸备法戒,悉存龟鉴。由兹古圣先贤之主敬慎独,正心诚意,不至徒存空谈而已。如上三种,文词理致,莫不冠古超今,翼经辅治。因其以奇才妙悟,取圣贤之心法,而以雅俗同观笔墨发挥之故也。虽然,已能戒淫戒杀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若不了生脱死,安能保其生生世世,不失操持?则恒生善道,广修,不堕恶趣,彼此酬偿者,有几人哉?而下生脱死岂易言乎?唯力慧,断惑证真者,方能究竟自由。余则纵令尊为天帝,上而至于非非想天,福寿八万大劫,皆属被善恶业力之所缚著,随善恶业力之所轮转耳!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,带业之法,荟萃经论要义,辑为一书、名曰《西归直指》。若能一阅是书,谛信不疑,生信发愿,求生西方,无论根机之利钝,罪业之轻重,与夫工夫之浅深,但能信愿真切,持佛名号,无不临命终时,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。既往生已,则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悟自心于当念,证觉道于将来。其义理利益,唯证方知,固非笔舌所能形容也。此系已信愿,感佛慈悲,道交,获斯巨益,校仗自力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者,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而已!

先生,恭敬禀承加持,特别垂迹东土,哀愍众生,就写了《欲海回狂》一书来说明戒淫的道理,写了《万善先资》一书来说明戒杀的道理。旁证博引,事实确凿,详细他说明了的道理,殷切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满怀着乾父坤母①、民胞物与②的大慈悲心,永远断除伤风败俗,扰乱伦理,凭借强大欺负弱小的恶习。他又想要所有的人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就把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详加注释,使我们知道在日常中怎么做人,怎么存心做事,大到治国安民,小到一言一念,都有一定的尺度,都有借鉴。因此就使古圣先贤所说的主敬③慎独④、正心⑤诚意⑥就再不是空谈了。以上三种书,文词理义,都是冠古超今,补益群经,辅佐治国。因为他凭自己的天才和妙悟的,继承了佛祖圣贤的心法,并且用雅俗共享的笔墨把文理奥义发挥得淋漓尽致。虽然已经能够戒淫戒杀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但是,如果不能了脱生死,摆脱轮回,怎么能够保证他生生世世有气节?那么要保证永远生于善道⑦,广修福慧,不堕落恶道⑧,互相报偿的,又有多少人呢?了脱生死难道是那么容易的吗?只有勤修定慧⑨,断惑证真的人,才能摆脱轮回,彻底自由。其他的即使地位高到天帝⑩,再上推到非非想天,福寿享受人万大劫,都属于被善恶业力所束缚者,随善恶业力而轮回啊!因此,安士先生特依靠佛力加持,带业往生净土的方法,汇集净土经论要义,编辑成为一本书,叫做《西归直指》。如果能够阅读这本书。仔细思考,坚信不疑,生出充足的,发出度生的大愿,求生西方净上,那么无论他底子是好是坏,罪业是轻是重,工夫是深是浅,只要能够信心愿力真切,持佛名号,没有不在临命终的时候,依靠佛力加持,接引往生西方。既然往生净土了,那么就超凡入圣,了脱生死,永不轮回了,就能在当下一念悟出,在不久的将来就得道。这其中的含义、道理和好处,只有证道才会知道,本来就不是笔墨和口说所能形容的。这是已经相信发愿,承佛慈悲之力加被,感应道交,才获得了这么巨大的利益,比靠自力断惑证真,了脱生死,其中难易何只有天地之隔呢?

注释:

①《易》说卦:乾,天也,故称乎父;坤,地也,故称乎母天地是众生之父母,万物从天地生,相互之间是平等的,好象都是兄弟姊妹一样。

②民为同胞,物为同辈,应博爱一切人与物。宋.张载《张横渠集》一、西铭:故天地之塞,吾其体,天地之帅,吾其性。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。

③主张恭敬、端肃。《易》坤:君子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。《》子路: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

④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。《中庸》: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

⑤、⑥出自《大学》: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。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意思是要德化天下先从治国做起,要治好国,先从整理孝悌之道做起,要整治家庭,就要先从自身做起,要搞好自身,就先要正心,不走弯路,要正心,就先要诚意,降私欲,不著一物。要想诚意,就要认识宇宙的本来面目,而字宙的真相在于以慈悲之心推及万物,周遍法界而无所不穷也。

⑦指天、人、阿修罗。

⑧指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

⑨指与智慧,即三学()中的二学。收摄散乱的心意为定,观察照了一切事理为慧。

⑩忉利天的帝王。

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,(欲界、)中最高的一层天。

业的力量。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,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。。

众生之感与如来(佛)之应互相交流。

印光大师重刻《安士全书》序三:现今外洋各国,大战数年,我国始因意见不同,竟南北相攻,加以数年以来,水风旱潦,地震土匪,瘟疫等灾,频迭见告。统计中外所伤亡者,不下万万。痛心疾首,惨不忍闻!不慧滥厕僧伦,未证,徒存伤世之心,毫无济人之力。有同乡芹浦刘在霄先生,清介之士也,世德相承,笃信。今夏来山见访,谈及近来中外情景,戚然曰:有何妙法,能为救护?余曰:此是苦果,果必有因。若欲救苦须令断因,因断则果无从生矣。故经云: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遂将《安士全书》示之,企其刊板广传,普令见闻,同登觉岸。先生不胜,即令其甥赵步云,出资七百元,祈余代任刊事。忆昔戊申,曾劝李天桂刊板于蜀,彼即祈余作序,后以不县,事竟未行。今蒙刘公毅然赞成,殆非小缘。

现在世界各国大战多年,我国南北两方因意见不同互相攻击,而且多年以来,水灾风灾旱灾,地震上匪,瘟疫等灾难,一个接一个,遍布各地。统计中外所伤亡的人,不会少于万万。痛心疾首,惨不忍闻!不才,滥竽充数,混在人中间,没有道果,仅有为世界之苦而存悲哀之心,没有一点救人的力量。有位同乡是芹浦的刘在霄先生,是个清高耿直的君子,继承先辈的德业,虔诚地佛法。今夏来山访我,谈到近来中外情景,悲痛他说:有什么好的办法,能够救济?我说:这是苦果,有果一定会有前因。如果想要救苦,必须断除恶因,恶因一断,那么苦果再也无法生起来了。因此经上说:菩萨害怕造恶因,众生则只害怕恶果。说完我就把《安士全书》送给他看,希望他刊版印刷广为,使大家都能见能闻,一起走向解脱的道路。刘先生非常欢喜,马上就叫他的外甥赵步云,出资七百元印刷流通,请我代为作序,制版刊印。回忆戊申年间,我曾劝李天桂在四川刊版流通,他也请我作序,后来因为因缘①不具足,事情竟没有实行。现在承蒙刘公毅然赞成,这真是非常殊胜的因缘。

注释:

①因是指主要的原因,如种子。缘是指次要的助缘,如水土阳光等等。由此因缘和合,便生出谷米来。

印光大师重刻《安士全书》序四:窃以《袁》为改过迁善之嘉言,俞净意一记,为至诚格天之懿行。其发挥事理,操持工夫,最为严厉纯笃,精详曲尽。因附刊于《阴骘文广义》下卷之后。《莲池戒杀文》为灭残忍魔军慈悲之帅,《省庵不净观等颂》为灭贪欲魔军之净行猛将,《省庵劝发文》为沉沦众生之普度慈航,爰附于三种法门之后,譬如添花锦上,置灯镜旁,光华灿烂,悦人心目。果善读之,则不忠不恕之念,忽尔冰消,自利利他之心,油然云起,从兹步步入胜,渐入渐深,不知不觉,即凡情而成圣智矣,庶可了生脱死,永出轮回,面礼弥陀,亲豪授记。

我个人认为《袁了凡四训》是改过向善的嘉言,愈净意的净心事迹,是至诚感天的。他们写自己的体会,出自肺腑,不仅把意思和道理充分表达出来,事理①,而且在实际操持中有根深的工夫,要求最为严格纯熟,精到详细,委曲尽致。因此就附印在《阴骘文广义》下卷之后。还有《莲池戒杀放生文》是消灭残忍魔军的慈悲主帅,《省庵不净观等颂》是消灭贪欲魔军的净行猛将,《省庵劝发心文》为沉没在苦海众生作普度慈航,于是就附在三种法门之后,好象锦上添花,放灯于镜旁,光辉灿烂,悦人心目。真正好好地读一读,那么不忠不恕的念头,好象冰遇到火一样马上消失了,自利利他的心,油然生起来,从此步步进入胜境,渐人渐深,不知不觉就凡情消失而最高智慧开发了,这样很快就可以了脱生死,出离轮回,往生净土,弥陀,亲蒙授记,最后成佛。

注释:

①因缘所生有为法叫做事,不生不灭叫做理。世间森罗万象叫做事,真如的理体叫做理。

印光大师重刻《安士全书》序五:谨为阅此书者贺曰:久沉业海,忽遇慈航。遵行忠恕,归命觉皇。信真愿切,执谢情亡。感应道交,觑无虽光。余详戍申序中,兹不复赘。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六月十九日古莘释印光谨述

敬为读这本书的人祝贺:长久以来沉没在受业力牵引的苦海之中,忽然遇到了慈悲救渡的舟航。遵照实行忠恕之道,归依顶礼最高的真理,走向①。信心真诚,愿望切实,一切执著②断绝,一切欲念消亡。我们的虔诚感通佛的加持③,亲见弥陀佛无量光。其他的详细写成戊午年的序中,这里不再重复。

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六月十九日陕西合阳人释印光④敬述

注释:

①译为圆寂,一切智德,寂灭一切惑业。又译灾度,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,度分段交易两种生死。又是不生不灭的意思。

②坚持或固执。

③虔诚祈祷则佛力加附于信者。佛日之影,现众生心水,叫做加;信者心水,能感佛日,叫做持。《》上说:佛所加持无有边。

④印光大师(1861一1940),莲宗十三祖租,名圣量,别号常惭愧憎。俗姓赵,名绍伊。陕西合阳人(周文王妃太女以是有宰之大,故址在合阳县东南,故印光大师以古莘代合阳).二十一岁出家于终南山莲花洞寺,次年受,遍参南北归心。以后隐居终南入,又去普陀山,朝夕念佛,深入大藏,几达三十年。徐蔚如、高鹤年二得遇,取其文,刊行于《佛学丛报》,名声大震。度生缘熟,龙天推出,弘扬净土。以后又到苏州报国寺闭关,初不见客,四方信众,归往日多,才延客开示。民国二十六年,避战乱于灵岩山寺。虽德行闻名四方,仍粗衣淡饭,洒扫洗涤。开示,不论等级,不厌其烦,至诚恳切,出自肺腑。遇有不检者,虽显贵仍直言相劝,胸无城府。创办过南京念佛放生道场、慈幼院、上海弘化社。流通法典这四、五百万册,著有《印光法师文抄》。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,晓鸡乍鸣,住世缘息,唤水盥漱,预知时至,蜘跌端坐说:念佛见佛,决定生西。说完大声念佛。没有乡久,又说:蒙阿弥陀佛接引,我去了!世寿八十,僧腊六十。百日荼毗,检得五色合利珠百乡颗,精圆莹澈,光芒四射。又有大小花及血舍利,共一千余粒。特别珍贵是顶骨裂成五瓣莲花,齿全不休,三十二颗,为世希有。了然无碍,瑞相纷繁,足见大师是菩萨也!又序(此系光绪戊申蜀士李天桂请作)一:大矣哉,吾心本具之道;妙矣哉,吾心固有之法。寂照不二,真俗圆融,离念离情,不生不灭。谓之为有而不有,不有而有,谓之为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。生佛皆由此出,圣凡俱莫能名。类明镜之了无一物,而复胡来汉现?犹太虚之远离诸相,不妨日照云屯。正所谓实际理地,不受一尘;本觉心中;圆具诸法。乃如来所证之无上觉道,亦众主所迷之真心。三教,依此心性,各垂教迹,广导群萌。自是尼山抉诚明之奥,作修齐冶平之轨。柱史说道德之经,陈长生久视之术。大觉,称法界性,示真如心,演背尘合觉之道,立不生不灭之宗。虽浅深大小不同,世出世间有异,要缘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,以发挥演畅之。普令含识,称性起修,即修显性,消原无之幻妄,复本有之天真,永出迷途,涎登觉岸而后已也。

伟大周遍宇宙啊,我们自心本来具有的大道:微妙不可思议啊,我们自心本来具有的法性。真理之体与真智之用是没有区别的,出世与入世是圆融在一起的,离开一切,不为外境所转,走入不生不灭的境界。这就叫做有又没有,没有又有,空又没有空,没有空又空。众生与佛都从这里面出来,圣人与凡人都不能说出。好象明镜能照万物而它里面并无一物,怎么能说谁来谁去呢?好象天空远离各种事相,却并不妨碍太阳普照,云朵飘聚。这就是说真如①本性之处,没有一点尘土。本有之心,圆满具足万法②。这就是佛所证得的无上真理,也是众生所迷失的常住真心。儒释道三教圣人,根据这一道理,垂迹各方,广泛引导愚痴众生。于是孔子特出来演说诚明的奥义,作出修齐治平的轨则。老子说出《道德经》,陈述长生不老的办法。释迦牟尼佛,演界本性,指示常住真心,说出凡入圣的大道,立不生不灭的宗旨。虽然浅深大小不同,入世出世有差别,但都不外乎以我们自心本有的理性,去发挥演说。使一切众生,识自本性,开始,一旦修行,则本性渐渐显现,消除了本来就没有的幻妄境界,恢复本有的天真,永远出离了迷路,最后就登上了的。

注释:

①真是真实不虚,如是如常不变。亦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,又称佛性、法身、如来藏、实相、法界、法性、圆成实性等。

②指一切事物。一切事物,不论大、小,有形无形,都叫法。有形的叫做色法,无形的叫做心法。

又序二:文昌帝君,于宿世中,心敦五常,躬奉三教,自行化他,惟欲止于至善,功高德著,遂得职掌文衡。恐末学无知,昧己永劫常住之性,因作文广训,示吾一十六世之言。妙义无穷,谁测渊源?注解纵多,莫窥堂奥。致令上下千古,垂训受训,皆有遗憾,不能释然。安士先生,宿植德本,乘愿再来,博极群书,深入。觉世牖民,引为己任。淑身变俗,用示嘉谟。以奇才妙悟之学识,取泗水之心法,就帝君随机说法之文,著斯民雅俗同观之注。理本于心,词得其要。征引事实,祛迷云于意地;阐扬义旨,揭慧日于性天。使阅者法法头头,有所仿效,心心念念,有所警惩。直将帝君一片婆心彻底掀翻,和盆托出。俾千古之上,千古之下,垂训受训,悉皆释然,毫无遗憾。而又悲心无既,慈愿莫穷。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,息刀兵而享天年,守礼义以叙彝伦,好令德而远美色。因著戒杀之书,曰:《万善先资》,戒淫之书,曰:《欲海回狂》。良由世人杀业最多,淫业易犯,以故不惮烦劳,谆谆告诫。又以泛修世善,止获人天之福,福尽堕落,苦毒何所底极!乃宗净上经论,采其逗机语言,集为一书,名曰:《西归直指》。普使富贵贫贱,老幼男女,或智或愚,若缁若素,同念阿弥陀佛,求生极乐世界。超出轮回,直登不退。谢妄业所感之苦,享吾心本有之乐。前二种虽明修行世善,而亦具了生死法;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,而亦须修行世善。至于惠吉逆凶,缕析条陈,决疑辨难,理圆词妙。其震聋发聩之情,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势。诚可以建无地,质鬼神,羽翼六经,扶持名教。允为善世第一奇书,与寻常善书,不可同日而语。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,现居士身,说法度生者,吾不信也。

文昌帝君,在他前世的时候,一心修行五常①,恭敬奉持三教,在实际行动中度化众生,他的目的只是要使自己达到至善②的最高境界,功劳大,德望高,就被天帝任命掌管文昌府,主管人间功名、禄位等事。他恐怕后学无知,埋没了自己无量劫来常住真心,就作文广为训诫,告诉大家我一十七世之事。微妙奥义无穷无尽,谁能测知他的渊源?注解即使多,也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。致使上下千古,流传下去接受训诫,都有根大的遗憾,不能解除疑虑。安士先生,宿根深厚,德本悠远,乘愿再来,博览群书,深入经藏,觉他,诱导世人,把注解这件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,并以自身的美德转变世俗,为世人指示了一条最好的出路。凭他奇才妙悟的学识,取来释迹孔子的心法,就帝君随机说法的文章,写出雅俗共享的注解。理源于心,措词简明扼要。旁征博引,事实确凿,解除了人们思想上的疑团。阐述发挥大义要旨,在自性的天空中高举一轮智慧的太阳。使读者一看,头头是道,有所仿效,起心动念,警觉戒备。径直把帝君一片苦口婆心全部揭开,和盘托出。使上下古今,流传开来,接受教诫,都能解除一切疑惑。安士先生又悲心切切,无有休止,慈愿宏深,不知根底。想要使人民推广忠恕③,实行博爱,停息战争,乐享天年,遵守礼义,排定伦常,道德增长,不近美色。因此,就写了戒杀之书,叫做《万善先资》,戒淫之书,叫做《欲海回狂》。实在是因为世人杀业最多,淫业易犯,所以不畏麻烦劳苦,谆谆告诫。又因为泛泛地做些世间善业,只能获得人天的,福报享尽,又会堕落,苦毒没有穷尽啊!于是就遵照净土经论的宗旨,摘取那些对机的语言,汇集为一本书,叫做《西归直指》。普使富贵贫贱,老幼男女,或智惑愚,若僧若俗,同念阿弥陀佛,求生极乐世界。一旦摆脱轮回,从此道心不退,一往直前。断离了妄业所感的,享受了我心本有的法乐。前二种书虽然说明修行世间善业,但其中也具备了解脱生死轮回的方法;后一种书虽然说明摆脱生死轮回的方法,但也离不开修行世善。至于吉凶顺逆,一条条分析,一条条陈述,决疑解难,理圆词妙。那种震聋发聩的,比拯救落于水火中的人更加迫切。确实可以惊天地,动鬼神,辅助六经④,扶持名教⑤。应公认为世上第一奇书,与一般的劝善之书比,不可同日而语。如果说安士先生不是菩萨乘愿再来,现居士身,说法度生,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。

注释:

①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
②《大学》说: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意思是说大人之学,在于回归自己的本性,而本性周遍法界,无时不在,无处不有,故当推己及人,广济众生,以尽天理之极,再也没有一毫私欲。

③《论语》里仁:曾子曰: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。(孔子的学问,就在于忠恕二字)忠即是做人竭心尽力,自利利他,自觉觉他。恕即是推已及人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
④指《易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。

⑤儒家学说--礼教。

又序三:不慧少读儒书,罔知孔孟之心传;长乘,未悟如来之性体。迄今年临知命,见等面墙。徒有乐善之心,毫无利人之力。欲将此书刊刻流布,无奈贫无卓锥,兼以懒于募缘。因是多年,未偿所愿。西蜀居士李天桂,夙具灵根,笃修善行,企得无上佛法。朝礼普陀名山,于法雨禅寺,偶然会遇。若非宿缘有在,何以邂逅如斯。乃屈膝问法,询求出要。余因示以力敦伦常,精修净业,自利利他,唯此为要。若能躬行无玷,方可同人。倘行不符所言,乃奉法反以坏法。彼世之德不加修,而善不力迁者,非无修德迁善之资,乃无良师益友以身率之故也。即的以此书,令详悉披阅。务使己之动作云为,与书之指示训诲,相契相合,无少参差,庶几可耳!彼遂若获至宝,庆幸无已。发愿刊板,用广流通。又祈作序,普告同人。因不揣固陋,略述颠未。其有欲致君泽民,修身齐家,教子孙以希圣贤,悟心性以了生死者,请熟读而力行之,当不以吾言为谬妄也。

弟子不才,少读儒书,不知孔孟的心传;久学佛法,未悟如来的本性。到今年已临五十岁,已经是近土的人了。仅有一点乐善的心,毫无一点利人之力。想要把这本好书刊刻流布,元奈贫无立锥之地,加上平常懒于。因此多年,没有完成自己的宿愿。四川居士李天桂早具慧根,诚修善行,希望证得无上佛法。朝礼普陀山的时候,在法雨禅寺与我偶然相遇。如果不是前世有因缘,怎么会有这样的巧遇。他顶礼问法,征求一条出门要道。我就说应在伦常中着力,修行净宗,自利利他,只有这些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能够亲身实行,不受污染,就可以感化别人。如果言行不一致,那么奉法反而是坏法。当今之世不能加紧修行道德伦常,善的力量不能转化天下人心,并不是我们没有修德转善的资质,是因为没有良师益友以自身作楷模来改变天下风气啊!于是就把《安士全书》赠送给他,要他详细阅读。务必使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,与书中的指示教诲,互相契合,没有一点差别,这样才可以的啊!他就如得到了珍宝一样,庆贺有幸获得,发愿制版、广泛流通。又请我作序,普告大家。因此我就不自量力,顾不得自己学识浅陋,略说头尾。有关这些想要致君泽民,修身齐家,教子孙成圣贤,悟心性了脱生死等内容,请读者仔细阅读,并在生活中实行,就不会认为我所说的是谬论或虚妄了。安士大居士法像

菩萨转世,现居士身,恭敬,获福无量。

像赞昆山安士先生,所著数种书,尔但读而受其益者,诚非浅鲜矣!昔世尊为半偈故,犹舍身供养。若先生之恩,尔但则茫然不知何以报矣!汪子石心,以绘像索题,惊喜瞻礼之余,敬为四言二十韵,不足道先生之万一,惟欲推广著书之意,重为结往生净域之缘,想先生在紫金台中,当遥为一笑矣!道光庚子季冬朔后一日虞山张尔旦(眉叔)

安士先生法像赞

昆山安士先生,写了多种书籍,读后得到利益的人,真是太多了!从前释迦牟尼世尊为了半句偈,尚且能够舍身供养。而安士先生著书利民,他的恩德如此广大,我们真是不知怎么来报答了!汪子石心,因为描摹安士先生法像,向道友索写题辞,我惊喜礼拜法像之余,敬写四言二十韵,不足以说得先生万一,只是要趁此推广先生所写的书,为后世众生结往生净土之缘,这样的想法一定会使安士先生在西方紫金台中,露出欣慰的微笑了!

道光庚子年冬末初一虞山张尔旦(眉叔)

维大居士,生康熙时;辩才无碍,能以法施;笔舌并用,霆掣电驰;三教典籍,悉诵悉知;云涌其气,澜翻其词;为如来使,作大导师;嗟嗟末法,众生愚痴;苟非菩萨,孰吼同师?没归安养,我生讵迟;著述万言,启发是资;昔闻论说,今瞻逸姿;筇笠西行,飘然雪髭;我于弟子,淑则称私;稽首涕泣,名同佛持;凡我同志,敬而仰之;此虽图像,因缘在兹;彼有愿力,难可议思;绘形所现,涌莲花枝;孰能顶礼,摄受以慈;亿众咸趋,西方宝池。

尊敬的安士大居士啊,您在康熙时出生;您的智慧博大无边啊,用大法遍洒众生;笔下口中,妙语连珠,好象风驰电掣;读尽三教典籍,遍知一切妙理;胸中涌出浩然正气,笔下写出壮观篇章;您是诸佛如来的使者,能作众生的大导师;末法众生啊,愚痴难度;假如您不是菩萨化身,谁能这样作狮子吼?如今您已往生净土,我遗憾自己出生在后,不能亲近;遗留万言著述,启发我们得解脱;从前看了您的著作,今天观礼您的法像;您戴笠西行,白须飘然;我虽然没有亲闻法音,私下里早以尊您为师①;稽首礼拜,感动流泪,您的德名与佛相同;一切同道,都会万分敬仰您;眼前虽是图像,其中却有大因缘;您有大愿力,世人不可测量;目睹遗像,眼前涌出莲花;谁能顶礼,您就会以慈悲力量接引他;无量众生,得度苦海,往生西方净土。

注释:

①淑则称私,即私淑之意,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说并尊之为师。

脱屣归安养,高风说至今;著书同佛偈,爱物寓婆心;身已超尘远,情还度世深;图摹遗像在,咳唾有余音。古吴朱兆庚吟白

脱落凡尘,早归净土,高风亮节,流传至今;皇皇巨著,等同,爱护众生,情意殷殷;身在尘世,心早出世,愿力宏深,不离众生;而今西归,遗像仍在,音容笑貌,诩诩如生。

古吴朱兆庚咏赞

性月妙明,人人具足;矢诚积修,憬然先觉;一尘不染,在俗超俗;仰止居士,鹿城尊宿;运大悲心,造无量福;前摄龙舒,后引尺木;巍巍金台,独标高躅;普愿大千,脱离垢浊;善果圆时,同生极乐。元和邱洪业(幼迟)

如来佛性,人人都有;精进修行,蓦然觉悟;一尘不染,在世出世;敬仰居士,鹿城尊宿①;发大悲心,造无量福;前接龙舒②;后引尺木③;巍巍金台,独在高处;普愿大千,脱离污浊;善果圆时,同生极乐。

注释:

①中波罗奈国,城外有鹿野园,是最早说法的地方。佛陀成道后,即来此处说之法,度娇陈如等五。这里说安士先生是佛陀的使者,大士重来,入世度生。

②指宋王日休,龙舒人。端静简洁,博览经史。有一天说:世间书不是究竟法,我当专习净土,往生西方。从此精进念佛,年六十,布衣蔬食,日课千拜。作《龙舒净土文》劝世。临终三日前,遍告亲友,有不复见之语。至期,读书后,象平常一样礼念,忽然厉声称阿弥陀佛,唱言:佛来迎我!就站着离开人世了,人象树木一样笔挺直立。

③相传龙要凭木才能升天,即龙头上有一物名尺木,故能升天。此处有安士先生承前启后之意。

爱河流日浅,苦海浪日深;哀哉阎浮提,五浊习难变;维公起鹿城,独矢菩提愿;手撰四种书,字字寓惩劝;譬如暗室中,光明烛流电;又如坠悬崖,援手垂白练;自度并度人,悲悯婆心现;一朝善果成,莲台金百炼;后生失准绳,私淑空怀念;贤哉石心翁,公裔访求遍;惊喜得真容,临摹妙手倩;余生亦苦晚,道貌无从见;则效具素心,披书如睹面;况今睹此图,顶礼生依恋;再拜默致词,愿借津梁便;接引娑婆众,共登不退转。元和朱兆杓(微卿)

爱河流日浅,苦海浪日深;悲哉世间人,五浊习难变;安公出鹿城,发大菩提愿;手撰四种书,字字寓警劝;譬如暗室中,烛光和闪电;又如坠悬崖,伸手垂白练;自度并度人,悲悯慈心现;一朝善果成,莲台金百炼;后生失准绳,私淑空怀念;贤哉安士翁,后裔访求遍;惊喜得遗像,妙手临摹真;我生也太晚,道貌无从见;学道有诚心,读书如见面;何况见此图,顶礼生依恋;再拜默致词,愿借津梁便;接引娑婆众,共登不退转。

三复先生书,再拜先生像;仁言利以溥,道貌睟(su)而盎;多生菩萨行,一现居士像;出入儒佛间,究竟归安养;可怜阎浮提,生死苦流浪;遗书满人间,振若天鼓响;我生恨已晚,未及侍几杖;卌(x,四十)年鹿城道,徒切高山仰;敬爇一瓣香,翘勤礼;娑婆愿回入,度众生无量。笠水邱孙锦画堂

三读先生书,再拜先生像;仁言利益广,道貌见;多生菩萨行,一现居士像;出入儒佛间,究竟归西方;可怜世间人,生死苦流浪;遗书满人间,振如天鼓响;我生恨已晚,不能亲侍候;四十鹿城道,徒切高山仰;敬燃一瓣香,虔诚礼华藏;娑婆愿回入,度众生无量。

居士是吾乡先生,高山在望敬仰止;吾乡文笔秀玉峰,近代名人接踵起;庄渠理学得真传,柏卢继之各具体;文章独数归震川,考据亭林贯经史;居士更通儒佛关,觑破性命了生死;著书二种戒杀淫,当头一喝声震耳;度此众生出迷津,后举西方路直指;一心念佛向乐邦,十万亿土近如咫;七宝池内莲花开,笑语家人佛来矣;我生已后六十年,恨不亲见如来使;究竟私淑别无他,出世因缘在乎是;居士自号曰怀西,我之怀兮在居士。昆山方步瀛小湘

居士是我乡先生,高山在望敬仰止;我乡文笔秀玉峰,近代名人接踵起;庄渠理学得真传,柏卢继之各具体;文章独数归震川,考据亭林贯经史;居士更通儒佛关,看破性命了生死;著书二种戒杀淫,当头一喝声震耳;度此众生出迷津,后举西方路直指;一心念佛向乐邦,十万亿土近如咫;七宝池内莲花开,笑语家人佛来了;我生已后六十年,恨不亲见如来使;究竟私淑别无他,出世因缘在于此;居士自号为怀西,我的怀兮在居士。

现居士身,为法施者,龙舒而后,唯我先生;彼劝净土,开化初机,以欲钩牵,令入佛智;先生直指,均被,因缘譬喻,乃住其中;汪子深心,绣像供养,为告世人,各各敬信。吴县周孝垓(gāi)心香

现居士身,为法施者,龙舒以后,唯有安士;劝人修净,开化初机,以欲钩牵,令入佛智;先生直指,三根均度,因缘譬喻,就在其中;汪子虔诚,绣像供养,为告世人,各各敬信。

善知识,大菩萨;冠儒巾,说佛法;扶木叉①,戒淫杀;三乘教,意深括;将身心,奉尘刹;宏持名,扬莲宗;鲁阳戈,日再中②;读公书,如见公;拜公像,道气充;前龙舒,后尺木;公中立,三鼎足;象教衰,公等作;息邪说,振颓俗;我后公,已百年;瞻遗像,抚遗编;心悲喜,涕泗涟;公怀西,我亦然;愿加被,公瓣莲。方外释祖观觉阿

众生的依靠,伟大的菩萨;头戴着儒巾,宣讲着佛法;重振,劝莫淫杀;三乘教意,说得深入简出;将全部身心,奉献给大千众生;宏扬,宣传净土;鲁阳挥戈,丽日当天;诵读您的书,就如见到了您;礼拜您的像,道气充满胸中;前头接龙舒,后面引尺木;您在中间,承前启后;圣教衰落,您来振作;平息邪说,扭转世风;我出生在您后,已经有百年;瞻仰您的遗像,恭读您的遗著;心中悲喜交加,眼泪涟涟;您自号为怀西,我的志向也相同;愿您端坐在西方莲台上,时时以慈力加被我!

注释:

①木叉指波罗提木叉,译为戒律。

②即鲁阳挥戈,《淮南子.览冥》:鲁阳公与韩构难,战酣,日暮,援戈而挥之,日为之反。(译文:鲁阳公与韩交战,正打得难解难分时,天已黑了,拿戈往天空一挥,太阳就又出来了。)后用作人力胜天之喻。这里指安士先生给众生带来了光明。

一榻茶烟扬鬓丝,几年故步笑蝇痴;而今了却周何累?长向寒林①礼导师。

东泖朱大韵

注释:

①寒林本指秋冬的树林,称西域弃尸鸟葬的地方,即尸陀林,这里象征安士先生去世之处。

曩读先生集,时怀尚友①情;仁言沾庶物,确论醒群盲;像喜今朝睹,心应夙世倾;他年清泰国,翘首望相迎。杭州冯旭升

曾读先生书,时怀敬慕情;说法度众生,高论醒世人;遗像今朝见,心已前世倾;他年生净土,翘首望相迎。

注释:

①尚友,上与古人为友。

一纸传图像,欣然见我师;后尘怀景仰,素志愿西驰;阐教遗书在,苏民奏议垂;焚香瞻道范,矍铄现庞眉;丝绣久成想,真容仔细看;迷津传宝筏,末劫挽狂澜;趋步摹犹易,顽廉①感独难;十年酬宿愿,弁首付雕刊。余于十年前,识公之玄孙,少蓉茂才,得此遗稿。又于汪石心丈处,临摹遗像。未几,少蓉物故。余拟将此稿付梓,久而不果。今始得汪心持、沉济之,助赀排印。仁和胡珽(tǐng)挺臣

一纸传图像,欣然见我师;后生怀景仰,素志愿西驰;阐教遗书在,故地有丰碑;焚香瞻道范,矍铄①现庞眉;丝绣久成想,真容仔细看;迷津送慈航,末劫挽狂澜;趋步摹犹易,顽廉②感独难;十年酬宿愿,作序付雕刊。

我在于十年前,认识安士先生的玄孙,少蓉茂才,得到这个遗稿。又在汪石心那里,临摹遗像。没有多久,少蓉病故。我准备将此稿付梓,很久都不能如愿。今天才得到汪心持、沉济之,助资排印。

注释:

①矍铄(jushu)形容老年人精神好的样子。

②出自《孟子.万章下》: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。意思是:所以一听到伯夷(一位高尚守节的典型。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名伯夷、叔齐,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,叔齐让位给伯夷,伯夷不受,叔齐也不登位,先生逃到周国。周武王伐纣,两人曾叩马谏阻。武王灭纣后,他们耻食周粟,逃到首阳山饿死。)的高尚节操,贪婪的人会变得廉洁,懦夫也会立志。这里说虽然顽固不化的人感化很难,但一读安士先生的书也会有所醒悟。

果遂怀西愿,花开万劫春;垂慈拯民物,普利到;幻梦怜谁觉,迷途许问津;如公山海度,拟议①总涓尘②;尚友遗文在,刊行敢自怡;辨才雄不碍,潜德耀非迟;笔墨从心写,烟云向腕随;一编三复读,莲种定含滋。校印遗文工竣,敬题二律。古吴汪凤章心持

自号怀西终如愿,莲花开后万劫春;一片慈心度众生,普降甘霖到天人;人生幻梦谁能觉?走进迷途许问津;学习安公度苦海,犹豫徘徊难跨步;敬慕古德遗著在,速速助印莫停留;雄才大略无比伦,高风亮节永流芳;皇皇巨著从心写,人间烟云聚笔端;一编遗文三复读,莲花种子定在此。

注释:

①《易.系辞上》:拟之而后言,议之而后动,拟议以成其变化。意思是:用(《易》卦爻)来比拟事物而后说,来议论它而后行动,经过比拟议论来确定事物的变化。注释:拟议以动则盖变化之道。本指事前的揣度议论,后称设计、筹划为拟议。

②细流和尘埃,比喻微末。这里比喻如果还在揣度犹豫的话,就永远停滞不前,迈不开脚步。

悲猛极矣,如从吾佛世尊金口宣扬,而得六种为之震动。汪大绅

慈悲愿力伟大极了,说法如从释迦牟尼世尊金口而出,使得大地六种①震动。

注释:

①有三种六种。一、为动之六时,即佛入胎、出胎、出家、成道、转法轮、入涅。二、为动之六方,即东涌西没、西涌东没、南涌北没、北涌南没、边涌中没、中涌边没。三、为动之六相,即动、涌、震、击、吼、爆。当地动时,我们如在小儿摇篮中,不觉篮动,惟觉舒服,故地动是表示祥瑞,而且此六种震动,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见,凡夫则毫不知情。周安士居士传周梦颜,一名思仁,字安士,昆山诸生也。博通经藏,深信,自号怀西居士。尝以众生造无量罪,唯淫杀二业,实居大半,因著戒杀淫二书。其戒杀书名《万善先知》,言多恳切深痛。每过一切神祠,必祝愿云:唯愿尊神,发出世心,勿受血食,一心常念阿弥陀佛,求生净土。思仁自今二十四岁,直至寿尽,中间若杀一小鱼虾,乃至家中眷属,若有一人伤蚊蚁,唯愿尊神是纠是殛,迅雷击碎,所著书板;思仁自今二十四岁,直至寿尽,临河见鱼,仰面见鸟,不思救度,反萌杀机,亦同此誓;思仁自今二十四岁,直至寿尽,若梦寐中,见人杀生,不能至心称佛名号,发救度心,而反欢喜赞成其事,亦同此誓。其戒淫书,名《欲海回狂》,劝诸淫者,先观胎狱,了种种苦,是为息淫原始方便;次观男女,脓血涕唾,恶露中满,犹如溷厕,粪秽所都,是为息淫对治方便;次想死人正值仰卧,寒冰彻骨,黄水流出,臭不可闻,遍体生虫,处处钻啮,皮肉渐尽,骨节纵横,乃至冢破骨出,人兽践踏,而我此身,终亦如是;次念《法华》所说因缘生相、灭相、与不生灭,是为断淫穷原方便;次观自身,在极乐世界,七宝池内莲花之中,开敷,见阿弥陀佛,坐宝莲花,及诸种种庄严瑞相,亦见自身,礼拜供养于佛,作是观时,发愿往生极乐世界,永脱淫阱,是为究竟解脱方便。又著《阴骘文广义》三卷,《西归直指》四卷。乾隆四年正月,与家人诀,云将西归,家人请以香汤沐浴,却之曰:我香汤沐浴久矣!谈笑而逝,异香郁然满一室,年八十四。

周梦颜,又名思仁,字安士,昆山读书人。博通经藏,深信净土法门,自号为怀西居士。他认为众生所造的无量罪过,淫和杀业占居了大半,因此就写了戒杀戒淫两种书。他的戒杀书叫做《万善先知》,文字恳切深痛。每当经过一切神祠,一定祝愿说:唯愿尊神,发出世心,莫受血食,一心常念阿弥陀佛,求生净土。思仁自今二十四岁,一直到寿尽,中间若杀一小鱼虾,乃至家中眷属,若有一人伤害蚊蚁,唯愿尊神及时纠正,严厉惩罚,迅雷击碎我写的书板;思仁自今二十四岁,一直到寿尽,过河见鱼,抬头见鸟,不思救度,反而萌发杀机,也同此誓;思仁自今二十四岁,一直到寿尽,若梦寐中,见人杀生,不能至心称佛名号,发救度心,反而欢喜赞成其事,也同此誓。他写的戒淫书,名叫《欲海回狂》,劝一切犯淫的人,先观想住母胎时的情状,明了种种痛苦,这是停息淫欲的原始方便;再观想男女身体,充满脓血涕唾和恶露,犹如厕所,是聚集粪秽的场所,这是停息淫欲的对治方便;再观想死人正直仰卧,寒冰透骨,黄水流出,臭不可闻,遍体生虫,处处钻啮,皮肉渐尽,骨节纵横,乃至坟破骨出,人兽践踏,而我这个身体,最后也是这样;再思考《》所说因缘生相、灭相、与不生灭,这是断除淫欲的根本方便;再观想自己在极乐世界七宝池内莲花之中,莲花开放,见到阿弥陀佛,坐在宝莲花上,以及种种庄严瑞相,又看见自己,向佛礼拜供养,作这样的观想时,发愿往生极乐世界,永脱淫阱,这是究竟解脱方便。又著《阴骘文广义》三卷,《西归直指》四卷。乾隆四年正月,与家人诀别,说自己就要归西了,家人请以香水沐浴,他阻止说:我已经香水沐浴很久了!谈笑而逝,奇异香气非常浓郁,充满了房间,时年八十四岁。

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附录如下

(自帝君至上格苍穹皆帝君实事,出《文昌化书》):

帝君曰: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(天赐兴儒,补衮和衷,惇(dūn)睦亲族,初闻佛理,邛(qing)池化龙,遇佛得度,幽明交理,流矢集体,隶掌桂籍,当来),未尝虐民酷吏。救人之难,济人之急。悯人之孤,容人之过。广行阴骘,上格苍穹。人能如我存心,天必锡汝以福。

于是训于人曰:昔于公治狱,大兴驷马之门。窦氏济人,高折五枝之桂。救蚁中状元之选,埋蛇享宰相之荣。欲广,须凭心地。行时时之方便,作种种之阴功。利物利人,修善修福。正直代天行化,慈祥为国救民。忠主孝亲,敬兄信友。或奉真朝斗,或念经。报答四恩,广行三教。济急如济涸辙之鱼,救危如救密罗之雀。矜弧恤寡,敬老怜贫。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,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。家富提携亲戚,岁饥赈济邻朋。斗称须要公平,不可轻出重入。奴婢待之宽恕,岂宜备责苛求。印造经文,创修寺院。舍药材以拯疾苦,施茶水以解渴烦。或买物而放生,或持斋而戒杀。举步常看虫蚁,禁火莫烧山林。点夜灯以照人行,造河船以济人渡。

勿登山而网禽鸟,勿临水而毒鱼虾。勿宰耕牛,勿弃字纸。勿谋人之财产,勿妒人之技能。勿淫人之妻女,勿唆人之争讼。勿坏人之名利,勿破人之。勿因私仇,使人兄弟不和。勿因小利,使人父子不睦。勿倚权势而辱善良,勿恃富豪而欺穷困。善人则亲近之,助德行于身心。恶人则远避之,杜灾秧于眉睫。常须隐恶扬善,不可口是心非。剪碍道之荆榛,除当途之瓦石。修数百年崎岖之路,造千万人来往之桥。垂训以格人非,捐赀以成人美。作事须循天理,出言要顺人心。见先哲于羹墙,慎独知于衾影。

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永无恶曜加临,常有吉神拥护。近报则在自己,远报则在儿孙。百福骈臻,千祥云集,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。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

论中国历史上的文昌信仰--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导读

总之,文昌的精神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。他广行阴骘,积功累德,上升为神是理所当然的事。他遇佛得度,授记成佛,是其所感。他的精神在今天只要赋予新时代的内容,无疑会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,使人间走向一个美好的世界。

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

(发明①)本篇中所说,都是帝君现身说法。因此以我字开头,说我一十六世的事。特把我们身中过去现在都无损坏的东西,指示出来。人只因为生不知从那里来,死不知到那里去,就说人身体死了,一切都没有了。于是他的行为就非常放肆,没有一点顾忌。文昌帝君非常害怕这种思想既误了自己又误了别人,流毒不浅。故用自己一十七世的事,揭开来忠告天下的人。帝君既有一十六世,我们也都有一十六世。因此,现在种了善因,就知道下世一定会有福报;种了不善的因,下世就一定不会有福报。(人只知道有来春,所以留着来春谷。如果知道有来世,自然就会去修来世福。)理解了这篇开头语,就等于已经忏悔了一半的过失。

注:①发明:启发,阐明。

人读善书,常常心粗气浮,不能仔细思考,静静体会。例如我字、身字,没有不模糊混看过去的。如果认得我可为身,身不能为我,才知道我是主人,身是客人。主人就无量劫来长存不变,没有生死。客人就改头换面,忽然去了忽然来了。好象远行的人,或者乘舟坐轿,或者骑马开车,种种不同,人却无变化。舟车轿马是身,乘舟车轿马的人是我。又如人演戏,或者扮帝王,或者扮官吏,或者扮乞丐,种种改变,人无改变。帝王官吏乞丐是身,扮帝王官吏乞丐的人是我。从一身来说,那个能够看和听的,是身;能够指挥看和听的,是我。身有生有死,故眼睛到老了就昏花模糊了,耳朵到老就渐渐听不清楚了。我就没有生死,故眼睛虽昏花,但指挥眼睛者不昏花;耳朵虽然听不清,但指挥耳朵者却清楚。(如果认为眼睛耳朵的就是我的一部分,这是认贼为子)因此大人则得到大体,身能被我用;小人随从小体,我反而被身用啊!

(补充)(译者的发挥)世人都以四大(地水火风)的身体为我,而它仅是物质的组合,不是真我。如果物质组合就是我,那么现在的科学可以制造物质,为什么不能制造生命,连结构最简单的生命(如蚂蚁)也制造不出来呢?所以物质组合的身体不是我,只有能组合者才是我。这就是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,一切善恶的种子都种在里面,驱使众生六道轮回,善恶报应,自作自受。眼耳并不会见闻,仅是细胞的组合,故不是真我,能听能闻者,才是真我。虽然眼耳都坏了,但见性与闻性是不坏的。如果眼以明为见,黑也是见,黑了就什么都看不见了,这看不见不正是见吗?

一个人可以有十七世,就可以有十七劫,更可以无量无边劫。帝君的我无穷,那么我们的我也无穷了。帝君可以为常人身,也可以为贵人身,还可以为天龙八部①地狱鬼畜身。帝君的身没有一定,那么我们的身也没有一定了。轮回转世既多,那么前世的父母六亲②也多。帝君前世的缘分多,那么我们前世的缘分也多,这样看来那么我是主人,一十七世是早晚,投胎出生靠机缘,常人贵人等都是演员,身体是皮袋。这其中的道理确实很难与一般人说明白啊!

注:

①天龙八部:天、龙、夜叉、乾达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。

②六亲: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。

前世后世,好象昨天和明晨一样,来的快,去的快,我们生下来就存在的,并不是佛家的发明创造。例如五脏①六腑②在病人自己的腹中,自己却看不见,但因为借医生的口,就知道病在哪个部位,并作为用药的地方。

注:

①五脏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。

②六腑:胃、胆、三焦、膀胱、大肠、小肠。

(补充)佛只觉悟真理,并没有创造真理。世界没有第一因(神创之说),六道轮回,无始无终。如果人无后世,没有轮回,那么世上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,即使圣贤站出来讲话,也会因为没有证据,使人不相信了。孔子说有仁心的人一定长寿,经常称赞颜子之仁,但颜子①反而很早就死了。无恶不作的盗跖非常不仁,但他反而长寿。这样一来,君子就冤枉作君子,小人就乐得作小人,天下造物怎么能够这样不公平呢?只有前世后世互相加起来清算,互相抵偿,我们才知道修善积德,不断进步,恶念才会时加戒备提防。这样上帝就不受混帐的名声,孔子也可免除没有根据的毁谤。

注:

①颜子(公元前521一490),名回,字子渊,春秋鲁国人,孔于学生。以德著称,后世称为复圣。

②盗距:春秋末期人,盗贼之王,恶名远扬。《荀子不苟》说他:名声显赫,象日月一样,与舜、禹流传不息。《盗跖》说他:带领部卒九千人,横行天下。

(补充)基督教说上帝要使好人上天堂,恶人下地狱。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。是否上天堂下地狱,要由因果来决定。种了善因才有上天堂的希望,种了恶因就有下地狱的趋势。上帝好象世间的法官,没有做坏事,怎么会被捕入狱呢?再说上帝是纯善的化身,他不会使好人下地狱,恶人上天堂。故由因果决定,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虚无寂灭的学问,不是那些迂儒所痛恨的吗?既然痛恨它,就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。现在讲佛理来劝世的,一定会说作善得福,作恶得祸。明有因果,暗有鬼神。已过去的是前生,还没有来的是后世。步步证据确凿。试问:虚无二字怎么能够拿来谤佛?如果认为地狱天堂为离奇虚妄,前世后世渺茫不见,说身体来无消息,去无踪影。静心思考,恰中虚无二字的病毒,学佛的人说:肉体虽有败坏,真性原无生死。而谤佛的人就说:没有前生,没有来世。又说:舍一身又受一身,则是虽寂而不寂,虽灭而不灭。如果舍一身不再受一身,则是一寂就长寂,一灭就永灭了。平心自问,寂灭二字,谁当受它。可叹啊!自己是侏儒①,反而讥笑别人矮小,不也是太愚痴了吗?

注:①株儒:身材异常矮小的人。

(补充)佛于菩提树下,入于甚深禅定,而得五眼六通。其中通即是能看到三世因果轮回的实相,我们来得宿命通,当然看不到前世和后世。

但是不能说看不到的东西,就不存在。如电波看不到,但我们知道它存在。以人类有限的肉眼,看不到的东西还很多。没有看到不要紧,通过别人介绍就知道了。我们没有到过外国,但到过的人可以给我们介绍。

用刀杀人,只不过杀害了人的肉体;如果说没有后世,径直斩断了人觉悟的命。斩断肉体,危害只有一生,斩断觉悟之命,就杀及后世。因此劝人改恶修善,还是次要的工夫。先认识清楚,既有今世,必有来生,才是从根本处入手。

(补充)只有认识三世因果轮回,改恶修善才能从被动变为主动,才知修善是好自己,作恶是坏自己。

没有后世的说法,如果出自那些凶恶小人,人们就会轻视忽略这个问题。例如把剧毒放到臭食里面,吃的人因气味不好,就自然少吃,这种危害就较浅。如果没有后世的说法出自正人君子,人们因为尊敬他就相信。这就好比是剧毒投进美食之中,吃的人必定多吃,这种危害就深了。如果能够正直为人,旗帜鲜明,一心以救世作为自己的责任,不作以偏为正的妾妇,那么他的阴功就无尽无穷了!补充:这里说了三种人,第一种人易辨,第二种人复杂,第三种人是境界最高的人。

我是一介书生,自有书生习气,平常闻三世轮回之说,无论信与不信,都不肯说出口。现在悟出一十六世之说出自帝君宝训,就可以明目张胆告人了。为什么呢?以前只因不知有后世,所以悠悠度日,屈指一算,光阴无几。现在知道肉体虽死,真性不会消亡,可知生命原来地久天长。因此能把短命改为长命,是一十六世之说。以前只因不知有前生,所以看见天帝天仙、帝王卿相,就觉得自己太渺小。现在知道有六道轮回,互为高下,那么豪贵的路,前世怎会不经历过呢?因此,能把贫贱与富贵的差别看得很淡薄,是一十六世之说。以前只因不知道有前因,所以每逢失意,往往怨天尤人。现在知道贫富荣辱、利害得失,都是业力所招。那么当入之时,也能安然忍受。因此,能够消除忿怒转化为和平,是一十六世之说。以前不知道出现祸福的原因,所以无恶不作。现在知道正是庇护自己,损人正是损害自己。那么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,也是战战兢兢,警惕戒备自己不要起动恶念。因此,能够化贪残为良善,是一十六世之说。以前只因不信因果,所以看见善人得祸,恶人得福,就认为天道不公平。现在能检查观察前世后世,就知道了福因作善而来,祸因作恶而来,是一丝一毫也不会有差离的。因此,能转愚痴为智慧,是一十七世之说。

(补充)上面是安士先生的切身体会,下面具体征引事实。下附征事(二十二则俱出《文昌化书》)天赐兴儒(天赐贵子,振兴儒学)

帝君说:我的阴身正飘游人间,来到会(kui)稽山北,看见一个隐居的人(圣父),年纪五十岁左右,正拜天求子。这时是春中三更夜,星光灿烂,张宿星座清晰地挂在天空,而这位隐居的人正好姓张,我于是就投胎托生在他家里。我乡剪发文身①,成为落后民族的陋习。我长大之后,为这种旧习很不快乐。就找来鞋帽,自习礼文(儒服儒冠从此开始)。远近没有不认为我怪异,但时间一久,就有十分之七八的人跟随我了。一位有德望的老人来拜访我父亲,口诵唐虞①大训数篇(就是周成王临终时所说的)说:中国有人来继承它。我很喜爱,跟随他学习,随口记授没有漏掉一点。于是有些愿意学习的,都到我这里来学习,我就成为他们的老师了。

注:

①文身:在人身体上绘成或刺成带颜色色的花纹或图形。

②唐虞:上古时代朝代名,唐为尧所建,史称陶唐,虞为舜所建。

(按)孔子降生于人间,是因为圣母在尼山①祈祷,诚心所感;帝君降生于人间,是因为圣父于春夜祈告于苍夭,出生都是不同凡响啊!孔子在周朝衰落时振兴儒教,向万世显示了走向纯善境界的微言大义;帝君则在周朝兴盛时振兴文教,他的阴德绵延传于干秋。难道不是道路不同,而目的都是要使天下太平吗?

注:①尼山:山东曲阜县东南。孔子之母颜氏在此山祈祷而生孔子。

补衮和衷(劝谏成王,调和关系)

帝君说:我在周成王时代,姓张,名善勋,周成王把我安排在他身边向他进言。当时虽是盛世清明,但我忧君忧国的心从来没有。周成王年少时候,听政于周公,后常怀不满之情。我恐怕左右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,就常常以君臣能够始终共享苦乐祸福的人非常微少的道理进谏,但谏书的稿子经常被烧了,故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。因此周公东征,虽然四方诸侯流言蜚语,连召公也有怀疑了,但最后能够保全,我在中间也出了一些力。

(补充)周武王建立周朝后,传位于周成王。成王幼小,由武王弟弟周公旦辅助,管理国事。其他三个弟弟(管叔、蔡叔、霍叔)不满,造谣中伤,说周公有野心。商纣王之子武庚心怀企图,他彼封为殷侯,常与三个弟弟勾结,煽动叛乱。这个时候,谣言太盛,连重臣召公也怀疑起来。周公很难过,披肝沥胆与召公谈了一席话,召公被感动,消除误会。费了三年工夫,周公东征平定了武庚叛乱。帝君为成王之臣,洞察秋毫;常进忠言,为保全大局作了贡献。致使国家太平,人民安居乐业,史称成康之治。

(按)张氏本是黄帝的后裔(y)①,帝君出生,在周武王乙已年,以后托生常多姓张。世上流传二月初三日是帝君生日,只根据帝君生于晋武帝太康八年的一世。如果要推广到帝君多生,那么从元旦到除夕,哪一天不是帝君的生日呢?

注:①后裔:后代子孙

惇(dūn)睦亲族(团结亲族,大兴义庄)

帝君说:我在京城十年,离别家乡很久了。有一天,读到周公鸱鸮①诗,忧伤而感动,有怀乡之情,就向朝廷告老还乡,埋骨故土。已回家后,看见村里人多贫穷,就倡议建义庄,有困难的就救济他,有疾病的就帮助医治,男女长大的就帮助嫁娶,聪明伶俐的就帮助读书。这种风气一推广,大家都一致来仿效,义庄就越来越多了。

注:①鸱鸮,我国古代指一种似黄雀而小,嘴尖如锥的鸟。

(按)这时帝君用歧黄①医术救治人民,经营办理义庄,具体负责的都是帝君的儿子。

注:①歧黄:歧伯及黄帝,是医家之祖。

初闻佛理

帝君说:我在朝廷时,听到人说:西方的国家(是印度,非极乐),有位大圣人(是释迹牟尼佛,不是阿弥陀佛),不用言语就能自然感化众生,不用法律就能自然治理国家。以慈悲为主导,以方便为法门。以整洁身心为入手,以离一切相,灭贪瞋痴,入于本体寂静,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为法乐。把生和死看成朝和暮,把恩和仇看成做梦,梦醒全无。不因外境干扰,而生忧喜悲愤之情。因知人生短促,故求无生无灭。我曾经很敬仰向往学习这些道理,等到我辞退官职,荣归故里时,路上遇到一位隐居的人,在闹市中唱歌,他的歌与我的心意很相吻合。于是我下车礼拜,诚心请教他,唱歌的人仰天叹息,把心印①指示给我,把要诀教导给我,说:这是西方圣人归向本体寂静的大法,你能够念它学习它,可以解脱生死轮回,证得无量寿。如果能走到大道的彼岸,就能觉悟一切而成佛。如果中途就停了,也不失做神仙。我接受他的教导后,就知世间的缘份已尽,把一切想法都。时值中秋,汇集亲朋,留颂而去(颂记载在化书上)。

注:①心印:彼此会意。不立文字,以心印心。

(按)有人认为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才传到中国,就会怀疑帝君当时从什么地方听到僧道中人的话。但是,只要普遍地考察一下历载,就知道西周的时候,我们这里已经有了佛法。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,这时只见太阳出现双轮,五色祥光,射向太微①,遮没了星光,光明遍照四方,宫殿震动,河井之水猛涨。昭王叫太史苏由占卜,得乾卦九五②,说:这是西方圣人诞生之相,过后千年,教法将传来我国。昭王叫人刻石记下这件事,放在南郊祠前(出自《异记》及《金汤编》)。到周穆王时,西方国家有神人③来到中国,出入水火,贯穿金石,翻转山河,移动城邑。周穆王建造中天台让他住在那里(出《例子》)。因此,山西五台山,陕西终南山,苍颌④造书台(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),檀台山(在唐时玉华宫南),几个地方,都有穆王所建造的佛寺古迹。《仲尼篇》也引孔子的话说:我听说西方有大圣人,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,不用劝说而自有信仰,不用而自然实行,广大无边啊,俗人无法来说明(孔子又有一本书,叫做《三备卜经》,次篇几章,也说西方圣人事,唐敬宗时还见有人引用这本书)。又曾考证秦缪公时,陕西扶风发现一座石像,缪公不识,放到马棚里,缨公就得病,梦见天神谴责,醒来后就问身边的臣子。由余回答说:我听说周穆王的时候,有神人来到我国,说是佛神。穆王信奉他,在终南山做中天台,高千多尺,基址现在还在。又在苍颉台建造三会道场。大王今天得病,原因是在这里吗?缪公说:最近发现一个石人,衣帽不是现在所制的样子,正在马棚,难道是因它引起的吗?由余一见,惊骇他说:正是佛神啊!(朝鲜、日本往年佛法没有传去时,土中有祥云涌出,挖开获得阿育王⑤塔)缪公恭迎到清净的地方,石像忽然放光。缪公以为发怒,就杀三牲⑥祭拜它,这时出现一位善神,托起祭品高高地抛向远处。缨公非常恐惧,就问由余。由余说,我听说佛好清净,不吃酒肉。爱惜物命,就如保护自己刚生的孩子。大王想要祭供他,果饼就可以了。缪公非常高兴,想要塑佛像,却找不到人。由余说:从前穆王建造寺庙的旁边,应该有工匠。就在苍颉台南村,寻找到一位老人,叫做王安,已经有一百八十岁。他说曾经在三会道场,看见人塑佛像,但现在自己年纪大了,已经无力塑像。于是再到其他村子,悬赏征招,找到四个人,塑造了一尊铜像。缪公看了很欢喜,在土台上建楼阁,高三百尺,来供养铜像,当时叫做高四台(出自《天人感通记》和《法苑珠林》)。从前杨雄⑦、刘向⑧,寻找藏书,常常看见佛经。这样看来,则孔子所说,及帝君所闻,就有来历了。可惜当时佛教还未东传,说得比较简略。

注:

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书单推荐: 千叶咸鱼传说 我从斩仙台降临诸天 柯南:黑衣公主的飙戏日常 电影黑科技 美漫世界大圣骑 改造神君大作战 超新人 海贼之无限波动 当阿拉德入侵现实 港综之报告长官
返回顶部